新华社记者贺劲松 齐中熙
经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考验,我国经济在逆风中稳步前行:2001年GDP增长可望超过7%,1至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46.5亿元,同比增9.3%。
应对世界贸易萎缩不利形势,我国经济在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发展中增强实力:全国
13个重点行业实现全行业盈利,1至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05.2亿元,同比增长2.1%。
在新世纪第一年里,我国经济贸易工作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推动中国经济列车隆隆向前。
临近年终,今年经济工作“收成”如何?
权威部门汇总的数据及分析表明,我国“十五”将取得一个良好的开局。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李寿生说:“‘十五’计划第一年各项主要指标可望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到或略高于去年的4300亿元,为实现‘十五’良好开局做出了积极贡献。”放眼经贸领域,今年四大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煤炭行业甩掉连续多年亏损“帽子”,扭亏为盈。在总量调控和关井压产的双重作用下,1至9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17.2亿元,同比减亏增盈23.4亿元。
消费市场持续红火,销售大幅增长。1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140.2亿元,增长10.1%,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消费的大幅增长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其中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四两拨千斤”,一元投资就可拉动十元社会投资,成为内需扩大的重要力量。1至10月份,国有及其他工业企业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160亿元,同比增长24.1%。在880个国债技改项目中,到年底将有290个左右项目建成投产。
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成果得到巩固。今年以来,作为国企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后的战略重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取得成效,宝钢、海尔、中石油、中石化等20多家竞争力强、技术开发能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正卧薪尝胆,对照国际同行一流“对标”找差距,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劣质企业退出通道正在建立,到10月底,新批准下达146个兼并破产项目,拟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188.3亿元,加上结转项目,全年可核销呆坏账800亿元。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循序推进;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正在推开。这一切,汇聚成巨大的合力,推动国企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展望2002年经济形势时,人们取得这样的共识:我国经济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衰退趋势明显,一些不确定因素时隐时现,国际经济环境可能更加严峻。从内部环境看,扩大内需面临更高要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升级的矛盾亟须解决。
我们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面临“上台阶”的艰巨任务。主要工业品中,80%以上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同时每年又要花大量外汇进口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我国钢和钢材的生产能力已达1.4亿多吨,而市场急需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等高技术、高附加值品种每年仍需进口近800万吨。纺织品和服装年出口500多亿美元,占全部外贸出口的二成,但每年还要花150亿美元进口高档面料、服装和纺织机械。一些针对不同市场、满足不同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产品还亟待开发,一些消费热点如经济适用房等尚未形成。
此外,国有企业重组改组和深化改革的任务繁重,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脱困的基础还不稳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难度增加。
站在全球看中国,站在中国看全球。“入世”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必须保持冷静头脑,充分估计明年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和困难,把应对措施准备得充分一些,以利于经济工作再创佳绩。
任它迷雾乱云,我自迎风屹立。尽管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但我们有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方针政策,有着13亿人的大市场,有着比较充裕的物质基础,只要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再越险阻,迎来新的辉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