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分析师 史蒂芬.罗奇
许多年来我一直看好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我甚至认为日本经济在10年的持续低迷之后将会最终扭转颓势。我也曾深信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将会从1997—1998年痛苦的危机中复苏过来。我一直深信吉姆.罗沃在他1996年的作品中描述的亚洲崛起的奇迹。亚洲曾经拥有所有的优势————技术、人力资本、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原材料、规模、非凡的职业道
德。这些非常适合全球化的繁荣发展。但现在我不敢再那么确定。不久前我第五次访问了亚洲,我必须坦言我的信心正迅速消融。
亚洲地区不仅陷入了糟糕的状态,而且其潜伏的结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点日本的表现尤为明显。显然日本经济陷入了11年来的第4次衰退。数据表明日本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9月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2.9%,使得这次经济衰退达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程度。
我希望这次衰退能从根本上使日本警醒。经济紧缩使得小泉政府能够抓住机遇,发动人们期待已久、需要花大气力的重构经济的任务。
现在,亚洲其他地区也在重新面临危机。从各方面看来,这次危机将比1997—1998年的危机更加严重。当时危机被归咎于这一地区不稳定的货币政策,紊乱的银行体系,缺乏对国际资本流有效管理。这一次则更多的是因为亚洲经济模式本身固有的缺陷。一度令人引以为荣的亚洲“四小龙”————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似乎已经步入歧途。新加坡的李光耀,新亚洲的设计师,一直致力于推广新加坡模式,号召掀起一波对服务部门的改组浪潮。但现在新加坡和台湾都陷入过去30年中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接着是香港,然后就是全球的通货紧缩。
此次旅程中,我会见了一些新加坡和香港的官员,他们普遍情绪悲观。“我们能确认症结所在,”其中的一位这样坦言,“困扰我们的是结构性难题,但我还没有找到捷径。 ”
这并不出乎我的意料。1999年到2000年间,东亚大多错失金融危机之后的改革良机。在该区域最严重的银行及货币危机后期,深化改革很快就被视为是一项多余之举。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西方七国挽救经济衰退的举措取得了周期性的成效。并且,这股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显然非常有利于亚洲经济复苏:以IT产业为主要动力的经济,为先前遭受重创的经济带来了强有力的出口反弹。得益于这一增长动力,亚洲经济得以轻松度日,同时自满情绪重又滋生。不幸的是,这种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依托的是泡沫经济最后的辉煌。所以当美国纳斯达克的泡沫破裂之时,亚洲经济也未能幸免。
中国的境况则迥然不同,她可能有效地抵御其他地区的经济大气候影响。摩根亚洲经济小组的组长谢国忠对此作了精到的解释。他强调,中国在廉价的劳动力与资金资源及逐步改善的基础设施方面拥有双重优势,这使得中国可以继续“吃进”亚洲“四小龙”们的全球贸易份额。
事实上,中国已经吸纳了大量原本投向亚洲其他地区的外国资本。自1997年以来,中国大陆及香港两地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计达到1000亿美元。而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则在250亿至300亿之间徘徊不前。不仅新加坡和韩国为中国这个经济后起之秀的出现感到忧虑,日本各地也弥漫着这样的情绪,“我们的对手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有我们的二十分之一,这让我们如何竞争?”对此,我的看法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的开放将给亚洲带来非凡的发展机遇。
毋须多言,中国对自己被置于这样的角色感到不安。她有可能造就21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改革传奇,但她无法成为全线衰退的世界经济的避风港。中国经济增长在今年上半年从7.9%下降到7%。不同于亚洲其他地区的是中国拥有旺盛的内需以及受全球IT泡沫破灭冲击较小。但是现在中国的主要出口国————美国遭受了众所周知的打击。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中国在今年最后的几个月的出口可能会跌到负增长。中国的出口增长已经从2000年的28%下降到2001年的3.9%。这显然很有可能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暂时低于7%的门槛。中国政府一直公开表示保持社会的稳定在改革开放中至关重要。同样的,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两难的压力是毫不奇怪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关于近来中国放缓国有企业破产的步伐的消息也是毫不奇怪的。
在我看来,中国依然是亚洲的亮点。她在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令其他地区相形见绌。但在全球的经济衰退中,对“零和”游戏的恐惧致使一些国家闭门造车,独善其身。中国的成功已经被视为亚洲的巨大威胁。作为世界经济曾经最主要的发动机,亚洲正面临紧要关头。(何雪峰、姜悦宁译)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