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在即,中国房地产业亦步入长期的、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房地产企业在产品、市场方面的创新活动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但同时也面临制度创新的挑战,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出走、“老板”与职业经理的冲突等事件频频发生,而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受伤”的往往是“人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果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产生于我们企业的制度缺陷。
新经济时代企业制度创新
我们已习惯将房地产作为传统的资源性产业去看待,认为土地资源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这种观点已难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运行模式。因此,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把握人才资源,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必然使土地资源、资金高度聚集,企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也会趋向相对集中,如果不能同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也不能使其在有效的制度条件下运行,这种“恐龙型”的企业出现风险和危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在同一个时期里,市场情况是相同的,同样地段的土地资源也是具有可比性的,但是,两个项目的运作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一个大获成功,另一个却失败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因素:或是因为企业领导人的理念错误,不能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因此无法有效地进行产品和市场的创新,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或是对专业人才重视不够,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提供良好的服务,最终使企业失去消费者的信赖,丢掉了市场;更为严重的是“老板”自以为是,排斥贤才,管理混乱,导致项目开发和企业经营的全面失败。
房地产企业制度创新误区
房地产企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出路和获利空间,但却普遍地拒绝制度创新,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价值和建立有效的企业运行模式。即使是那些曾经创造了“市场辉煌”的企业,也往往“安居”于制度创新的盲区里,结果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最终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更严重的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出走,给企业造成巨大的震荡和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形象。这种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再造“辉煌”就是很困难的事了。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或者说一个“人才”,他在企业中已不是一个自然人,而是一个经济人、社会人,他的价值和经济性是第一位的。因此,企业为此应该建立一个相适应的平台和环境,并使其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否则,企业是很难持续地实现产品和市场的目标的。
制度创新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基础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来说,企业的创新活动都是系统性的,如果没有制度创新,产品(服务)和市场创新是没有基础的,也不可能成功;另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战略重点,一般是这样的顺序:技术(产品创新)———营销(市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理念(文化创新)。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也必然面对制度创新的问题,同时也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和市场的创新。
我们还知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能力组成的,在房地产领域,技术和产品都是标准化、工业化的,没有很大的差别,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差别就体现在不同的核心能力上,而核心能力则主要是由其制度决定的: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聚集人才,并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使企业具有持续地进行产品研发、最快地吸纳新技术和选择市场创新策略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
房地产企业的制度创新应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充分重视人才资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实施期权制、全员持股等制度创新计划,以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市场竞争将迫使房地产企业选择制度创新,是“筑巢引凤”,主动地去吸纳人才,还是“引凤筑巢”,被动地实施制度变革,都要经历“阵痛”、付出代价,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只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制胜于未来。
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企业在经历新一轮的“圈地”浪潮后,对人才的争夺战也将如火如荼地上演。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入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不仅是国际产品和资本,更重要的是与此相适应的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如果国内的房地产企业不能在这方面与世界接轨,则必然在未来的竞争中落败。
因此,“尊重资本,善待人才”,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北京蓝石营销顾问公司总经理李春平)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