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他们正采取一系列行动——外资抢滩资本市场
过去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边边角角小打小闹的外国资本,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际,正逐渐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大潮,涌进中国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准备好了吗?
外资入市春潮涌动
继10月31日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与JP摩根签订成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联合工作小组协议后,本月初,美国富兰克林坦伯顿基金集团又与广发证券达成了设立合资基金公司的协议。富兰克林坦伯顿基金集团总裁查尔斯.约翰逊对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他说:现在是非常好的一个时机,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我们希望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早、最成功的合资共同基金公司之一。
其他基金管理公司也并不闲着,大成、华夏基金公司也已分别同国外公司进行合作。目前,大鹏、富国等基金管理公司已有成立合资基金的意向,据估计,到明年上半年第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将会陆续浮出水面。
中外合资基金经过数年的“纸上谈兵”,此时显然就要进入实战阶段。
而另一方面,以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并不显山露水的外国产业资本,这一回同样也显得来势凶猛。最近一个月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外资购并重组整合上市公司的行动风起云涌,频见于报端。引起市场震动的就有:阿尔卡特收购上海贝尔股权,成为上海贝岭第二大股东;世界三大无氟制冷剂供应商之一的格林柯尔集团受让科龙电器股权,成为科龙电器的第一大股东;世界汽车业巨头宝马集团宣布与华晨集团合作生产汽车等等。
外资大规模参与到中国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并控股中国上市公司,显然并不想小打小闹,这与当初江铃汽车、海南航空等引入外资股东已不可同日而语。
序幕刚刚拉开实际上,同频频叩门的银行、保险业一样,外资“觊觎”中国资本市场由来已久。原因是中国刚刚起步的资本市场,既像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又像一块肥肉,吸引着外国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前来分一杯羹。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资产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加入WTO的临近,也为外资进出提供了可能。只是此前中国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使外资不得不在门外多等一些时刻。
但正如“无利不起早”所说,中国市场从来就不乏“早行人”。
虽然只是在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一些外国资本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身影。譬如汽车、电信、商业、民用航空、化工等行业,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开始与外资合作。这些行业对外资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外资有可能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股权的流动性较强,积极进入上市公司,以实现占领中国市场和打通在中国的融资渠道等目的。可以预见,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加速参与上市公司这一热潮将会持续。
更令人关注的是金融资本的进入。不久前,中外合资组建的中金公司已获得A股经营资格。据传在香港注册的中银国际也将获得A股相关牌照,这被市场广泛视为外资进入的“探路者”。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将成为中外合作基金之外的、国外金融资本进入的又一主渠道。
中国资本市场准备好了吗外资进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将是革命性的。对于“狼来了”,资本市场各种人士也喊了多年,不能说毫无准备;但真正要面对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仍需“锻造”。
日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女士就加入WTO后的中国证券市场发表谈话。她认为,外资证券企业将会以合资形式进军A股以外的内地证券市场,届时内地证券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目前约100家证券公司中,大部分管治架构均存在问题,风险管理亦不足,自我监察能力亦偏低。她预计,届时内地证券公司将会出现大量的合并及整固。
实际上,有一个数据也许可以表明中外证券公司的差距:去年底,我国投资银行的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有21家,总计不到45亿美元,还不及国际排名第十的野村证券,而排名第一的美林一家就达703亿美元。尽管最近多家证券公司都在增资扩股,但中国投资银行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软肋”,最让人放心不下的一块。
而在上市公司层面上,外资的进入也是有备而来。其目的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有意加入公司日常运作,甚至达到控股目的;二是作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或者公司发展高增长带来的利益;三是以投机博取差价,获取短线超额利润。中国的上市公司要么有被控制的危险,要么被弃之如敝屣,而这两种极端的方式,都将对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有可能“与狼共舞”吗?
当然,有一点需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将是有限的开放,将会本着有步骤、稳妥的方式进行,而对资本市场的开放起决定作用的人民币是否可自由兑换,也不属于此次加入WTO承诺的内容。因此,如果将完全的开放比喻为双方在同一场地上进行生死搏杀的话,目前外资的有限进入,好比在足球场上引进高水平的外援或教练,只会给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参照物和磨砺的机会。几年联赛后,软弱的中国足球都能冲进世界杯,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不能?(劳到)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