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十一月六日电(记者单纯刚) 未来五年内,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策略将定位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记者从日前在河南省召开的二00一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上获悉的。
中国政府将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既使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政府也倾向于推动这些企业在某些部门中多安排农村劳动力。
目前,中国的乡镇企业拥有企业职工一点二八亿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半左右。二00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三点七来自乡镇企业的工资收入。
中国政府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里提出,未来五年内,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现年均百分之五的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四千万人。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力比重最高为百分之十,最低的不到百分之二。相比之下,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高达百分之七十左右。
有关专家指出,很难想象在这样高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下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但是,转移农业劳动力需要大量资金,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支出。乡镇企业作为农民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的企业,将是安置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专家认为,虽然大多数的乡镇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但是它们与大中城市的中小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应该实行不同的发展策略,尤其是突出乡镇企业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联系,保持他们的“乡土气息”。
农业部官员表示,鉴于适当集中的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预计要比分散布局的乡镇企业增加一半以上,国家将进一步鼓励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聚集,并配合国家的小城镇建设规划。
调整乡镇企业的分配机制也是重要举措之一。除了职工从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以外,国家鼓励让农民和职工拥有企业股份,参与分红。农民可以用技术或劳动来换取股份。此外,国家允许有条件的农民职工承包或租赁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