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APEC上海会议中,让人难忘的东西极多。其中,既有轻松的一面,像身着中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欢聚的场景,以及流光溢彩的黄浦江夜景;也有严肃的一面,如贯穿此次会议始终的一个焦点话题: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
应当说,“全球化”已经不算新话题。但在此次会议上,无论是各经济体领导人,还是出席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企业家,都把它作为核心议题之一,恐怕并非巧合。这是因为,当
今世界正逢一个“多事之秋”,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又见端倪。而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正被“数字鸿沟”阻隔,巨大的地区间经济差异,日益成为一种新的不稳定因素。
当务之急是,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航向?与前几年的一片乐观情绪不同,目前一个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经济全球化决不意味着一个纯真的“大同世界”,“双刃剑”恐怕是对它最好的形容。以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众多大企业一直是最重要的推动力,政府只是起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但是,不少专家认为,企业的“趋利”本性,会给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经济全球化驶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在笔者看来,这话说对了一半。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贫富差距加大之时,更好地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确实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必须依靠新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理念来掌握经济全球化航程之“舵”。
现在,有些与经济全球化“伴生”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许多人看来,一年一度的APEC会议正成为最具重要性的国际盛会之一。这个会议在种种具民族特色安排的背后,是一种理念的确立,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更好地保持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前些年有的国家无条件“简单融合”的思路相比,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然而,还有一些理念的确立和付诸实施尚需时日。在此次APEC会议上,关于经济全球化说得最多的也许是两个字———均衡。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的配置,加快了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推动了国际竞争。但是,这个进程也给世界发展带来了负面冲击和影响。眼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仍有占世界人口1/5的10多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这是西欧和美国200年前就达到的生活标准。可以说,全球经济发展最迫切的目标,应当是尽早消除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贫困。
值得注意的是,要推动均衡的经济全球化,仅靠企业自觉是不够的,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和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均衡性”不仅关系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也关系未来的世界是否和平稳定。(高渊)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