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APEC、APEC……
在上海,见到最多的就是这四个字母。当我刚刚踏进上海虹桥机场,大幅的宣传标志豁然醒目,出口处APEC接待组的志愿服务人员早已在那里等候。高速公路的两旁闪过的是APEC字样,即使是无人行走的地下隧道里,也张贴着APEC的标语。走进国际会议中心和国际新闻中心,草坪上、餐厅里,扑面而来的都是APEC。打开电视机,中国歌手也在唱着APEC主题
歌。每一位上会记者的采访包、笔、本以及各种手册上,APEC无所不在。住在专门接待记者的酒店里,餐厅经理说,为了迎接前来参加采访APEC的记者们,他们推掉了所有的婚宴。上海的市民为了迎接APEC,14日—15日的双休日没有放假。上海,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承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会议,全体上海人都在努力把APEC会议做足、做大、做好。
说“APEC”
像说“阿拉”一样流利在APEC期间,上海开通了APEC电话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的中英双语服务,接受有关上海行、食、住、游、购、娱等方面的咨询。尽管参加国际会议的语言使用的是英文,但前来参加APEC会议的21个成员代表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喜欢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因此,大会特意印制了APEC会议语言交流手册,采用中、英、俄、日、韩、越、西语对照,出门在外询问时,可向对方指点手册上有关项目来表情达意,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我所到之处,听上海人说APEC单词,发音极为准确,说出口就好像是讲上海方言“阿拉”一样的流利。想起三年前在山东烟台举行APEC中小企业博览会时,为了让山东人记住并念好APEC这个词,烟台市的领导想出一个好办法,将英语转化为山东话说:俺派克。
生日蛋糕
和装塑料证件的袋子上海人把他们生活中的细致运用到APEC服务中。10月14日傍晚,我们入住酒店,需要将本人身份证和大会颁发的记者证复印后登记在案。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们用餐后回到房间,门厅中放着一盒精美的蛋糕,还有一张卡片,祝我们的采访记者颜志刚生日快乐。颜记者一拍脑袋说:“哦,我今天30岁了。”颜记者从此成为酒店中的知名人物,大堂经理告诉他,这是他们在3000多名记者中接待的第一个过生日的记者。上海人做事真是细致入微。
上海人的细致还表现在他们的组织工作。由于此次会议有3000多名记者,而场地又无法容纳这样多的人,大会为每位记者发了一个黄色的基本证件,一些特殊的会议需要提前报名并得到批准。因此那些能够进入当天会议场地的记者,还会得到一个特殊的场地证。为了满足记者证的方便使用,塑料证件前面有两个袋子,一个放基本证,一个放场地证。设计最独到的是,在这两个袋子后面,还有一个大袋子,记者可以将一些名片和必备证件放在里面。我于是将宾馆的房卡、经常联系人的电话放在里面。上海人的精明从记者证上也得到充分显示。
电动剃须刀
也被拿出来转了一转尽管我已经见识过今年香港《财富》论坛会议3000警力的安全保卫工作,但与上海相比那就不值得一提了。为了百分之百地保护好与会者的安全,安检成为记者每天要经历多次的工作之一。在国际新闻中心一排6个安检口,每位记者的采访包经常被要求打开,手机一定要拿出来,由工作人员亲自按一按,照相机要当场拍一次,打火机也要打出火来,一位记者的包中放着电动剃须刀,也在安检时被拿出来转了一转。
在进入会议会场时,记者首先要进行“自检”,即将配有照片的记者证放在身份辨认机器上接受扫描,确认身份,上面会同时显示出记者本人的图像,然后再由安检人员进行例行检查。为了参加9时举行的非正式高官会议,得到特殊采访场地证的记者被要求早上7时从国际新闻中心出发,2分钟后到达国际会议中心,在那里等待近2个小时,才能拍照到与会代表入场的镜头。9时5分,会议正式开始时,记者被安排退席。为了每个人的安全,所有记者只有耐心接受这般不厌其烦的检查了。
在会议中心和国际新闻中心周围,记者看到,建筑物附近和街道上有很多警察。
APEC会议上海筹备办公室负责人杨国强表示,上海一向是非常安全的地方。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说,中国完全有能力保证每个代表的人身安全。上海已经在各个主要会场、宾馆和相关场馆安排了1万名保安人员。有关部门已加强了空中交通管制和警戒,同时在上海周边水域加强巡逻。
隔着红线
“抓”到一位泰国高官参加国际会议报道,最困难的事情是“抓”到被采访对象。当我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隔着被当作警戒线的红线“抓”到来自泰国的部长助理APINAN先生时,他告诉我说,此次来上海还有另外一个任务,由于泰国将在2003年举办APEC会议,他从现在起就要进行准备工作,这次正好可以学习上海组织APEC会议的经验。“到时候欢迎你们来泰国采访呀。”这位曾经作过外交官的泰国高官不失时机地向记者发出了邀请。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