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上海举行,中国香港作为亚太区内重要的经济体,其目前的经济情况和发展前景为世人瞩目。日前,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迎接经济新挑战的新思路。
梁锦松不讳言目前香港经济面临暂时的困难,政府将全年经济预测调低至1%。但是,他话锋一转:“要看到,与很多邻近地区相比,这个数字不算太差。香港调低经济预测,除
了受外围经济进一步减慢的影响,也是本港由工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的结果。香港人应积极面对这个转变,对形势有清楚的认识,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积极提升自己,寻找新的机会。”
面对困难,梁锦松表示港府对香港的经济前景仍然充满信心,因为香港固有的优势并未失去,香港人要做的是“拥抱转变、发挥优势、依靠内地、立志全球。”
梁锦松强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香港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年内中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转型和开放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香港各行业如能利用好13亿人口的内地市场,600多万人就不愁没有饭吃。再加上香港良好的法制、自由的资信流通、公平的竞争环境、廉洁的政府、低而简单的税制等固有的优势所营造的良好商业环境,香港人只要懂得发挥,就一定能寻到新的发展机遇。
香港拥有一个自由的经济体系,经济的整个基调仍靠市场的自我调节,但政府也不是无所作为。在梁锦松眼中,政府扮演的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主动的支持者角色,港府决策层正积极努力以新思路带领港人迎接新挑战。在开拓香港经济新领域方面,梁锦松提出香港应重点发展6大行业,即在金融服务、旅游、航运及进出口贸易三个现有支柱产业之外,发展时装业、电影及多媒体业和资信科技业。他认为在知识型经济体系中,成本并非最重要的因素,“具有创新意念及高效率更具决定性”。香港制造业一直以原件制造为主,如能转向原创设计制造,即加上创新意念,便可产生高附加值效应,当高附加值的科技设计岗位增加后,便需更多的低级支援性服务人手,香港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加。
49岁的梁锦松曾在花旗银行任职23年,4年前加入美国大通银行,后任职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2001年起出任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作为香港首位
银行家出身的财政司司长,梁锦松除了继承其前任“最低干预、最大支持”的理念外,自有一套理财哲学,那就是“投资多做,派钱少做”。他表示,已经与特首董建华、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在内的决策层达成共识,政府储备应花在有效益的投资上,因为投资可以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可投资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建项目,为香港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培训适合知识型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增强香港的竞争力,使港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改善营商环境和帮助市民提升技能,正是目前港府着力做的两件事。
据梁锦松介绍,港府正从消除阻碍市场灵活性的因素、提高香港整体竞争力、提高政府效率三方面入手,改善香港的营商环境。哪些是阻碍市场灵活性的因素呢?梁锦松认为,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及政府机构庞大等都是阻碍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的公共开支项目明年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每10个劳动人口中就有1个在政府工作,机构庞大,效率不高。香港经济要转型,就要在时机成熟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但梁锦松表示,为了维持香港经济的稳定,目前不会对联系汇率制度作任何改变;缩减公共开支、维持小政府是长远目标,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政府也不会大幅裁员和削减开支,而会将重点放在提高效率、精简办事程序上。
梁锦松说,特区政府明白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在于紧贴经济正飞速发展的内地市场,政府会善用这一优势。为了使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人流、物流、货币流、资信流更加畅顺,延长通关时间以及增加口岸设施势在必行。港府正在与内地有关部门积极磋商,争取早日消除这个“瓶颈”,加速与内地的优势结合,使香港成为中国和整个亚洲的金融、商业及物流中心。
为了帮助市民提升技能,提高香港的竞争力,港府正在教育改革、加强培训和输入人才三方面下功夫。梁锦松乐观地认为,香港人现在对待危机的心理状态已经比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来时强得多。“那时大家都以为困难只是一时的,只要风暴过去,香港经济就会重现好景。如今,市民已经逐渐明白,知识经济已经改变了一切,经济转型是一次大规模的‘模式转移’,坐等1997年之前的资产增值经济重临是不切实际的,因而进入了接受现实、想办法、求突破的心理阶段。”他坚信,以勤奋、务实及有拼搏精神著称的香港人,一定能灵活应变,渡过难关。作者:王尧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