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燕
取长补短竭诚服务
也许是同行的提醒和事先传出的种种消息,使自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第一次通过上海APEC新闻中心严格的安检门时,未觉得麻烦,反倒多了一份踏实。毕竟,“安全的挑战
”正是眼下席卷全球的焦点。
初到今天正式启用的新闻中心,不免有些眼花缭乱。圆环形的设计格局超出了传统的“视觉定势”,还有隐约透出的紧张气氛……不过,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让人心情很快轻松自如起来。因为,他们可以帮助你解决各种难题。听说,这里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恪守一条准则:不对记者说“NO”。
从1999年起,上海有关人员便赴举办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加拿大、美国、文莱等经济体考察、调研,并与APEC秘书处深入接触。作为APEC上海领导小组的新闻组组长兼国际新闻中心负责人,焦扬更是觉得重任在肩。这位干练的女新闻官透露,“中心”里有不少“点子”都是他们从国外学来的。比如,记者工作区使用的电子储藏箱,本来是德国汉诺威的“发明”。记者可以把暂时不用的物品放在那里,轻装进行采访。比如,考虑到记者的工作性质,随时随地提供食品,则学自文莱。与其它承办过APEC会议的地方相比,上海在语言沟通方面似乎“先天不足”。正因此,对记者的语言服务也称得上是“中心”的一大特点。除了精通外语的志愿者们随时为大家服务,在新闻发布厅,还设有10多种语言的同声翻译设施。
周到的信息服务与可靠的通信保障,是满足记者报道会议的基本条件。焦扬告诉记者,这个“中心”具备两大特点:高科技手段和国际化水准。拨通82680999,就可以获知“中心”里的任何信息。而来到设在一楼的“信息发布中心”或是从总服务台旁的“信息公告板”上,记者们更可以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
高新技术如虎添翼
新闻中心的“高科技含量”同样达到新的水平:构建了一个包括窄带与宽带、有线与无线组成的由海底光缆、陆地光缆、卫星地球站及机动卫星车等组成的多重通信保障体系———高速专用网覆盖的APEC新闻中心,带宽达到155M;主新闻中心新设程控交换机,电话容量达到5000门,ISDN512门,并安排至长途国际国内的直达路由;与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5座大城市连接,主新闻中心会议电视系统可随时与之进行双向传送。
为了方便记者采访,大会新闻中心租用了269辆客车,其中62辆是价值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新型大巴,另207辆是中型面包车。记者们下榻的宾馆除了必备的宽带网、有线电视及电话线外,都设有记者沙龙和24小时咨询服务及交通调度。
据介绍,包括500多名志愿者和200多辆专车司机在内,专门为中外记者服务的人员约有1000人。经过严格培训的这支服务队伍追求这样的工作目标:以新闻中心的平安,保大会的平安;以新闻中心的顺利,保大会的顺利。
同台竞争各显风采
穿行于新闻中心的工作区域,光是门牌上的单位名称,就足以让人感到一场世界级“新闻大战”即将打响:美国有线电视(CNN)、美全国广播公司、俄罗斯电视一台、德国广播协会、法新社、日本每日新闻、北海道新闻、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公司、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等传媒纷至沓来。美联社派出了由10位记者组成的报道组,其中包括驻美国白宫、俄罗斯、日本等地的多位资深记者。据称,这也是该社参与历届APEC会议报道的最强阵容。一位美国记者说,中美关系和中国、上海的巨大发展将是他们聚焦的两大热点。日本朝日新闻有10多名记者参加报道。“2001年APEC会议讨论的议题,包括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各经济体领导人可能会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探讨应对措施,这将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APEC会议在中国召开,这本身就是重要的新闻”,朝日新闻上海支局长崛江义人说。
占据“近水楼台”的国内新闻单位,自然重视这场家门口的新闻竞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机构,已在主新闻中心设立自己的工作间,各种设备的调试已基本完成。上海媒体则全力以赴,在新闻中心到处可见上海记者的身影。(本报上海10月14日讯)《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10月15日第一版)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