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成果已明显显现,但是指望三年完全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13日在广州举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专题报告会”上,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司长邵宁提出,国企改革尚需在出资人到位、股权多元化途径等方面取得进展。
邵宁说,国有企业脱困不是短期目标,其真正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国企3年改革脱困的成果已经显现,近千家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在社会保障体系尚
不完善的前提下,解决了100万—200万人的就业问题。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回升:去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比1997年增长1·35倍,今年上半年同比上升25%。
邵宁就当前“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和资产重组”这一热点话题作了报告。
邵宁认为,目前国有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外部市场要求的差距还很大,计划经济的烙印已深入到企业产品结构、布局结构和组织结构。国资调整面临的4类矛盾主要是:一是国有企业均是优质资产与不良资产的混合体,存在不良资产剥离问题,就像中石油这样的优质企业,要“包装”成境外投资公司认可的公司,也要进行脱胎换骨的重组,在上市前剥离了30%的资产与2/3的人员,更何况一般的企业;二是许多决策失误,一投产就亏损的项目急需调整;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布局的先天缺陷,如许多钢铁、有色、军工企业的布点与市场经济不吻合,有些钢厂就建在既没资源又交通不便的地方;四是计划体制下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不少企业是单一产品生产型企业,生产系统大而全或小而全,市场应变能力差。
邵宁指出,由于当前国企的资产、人员流动性差,与国际规范的资产运营相比,国有资产重组很难单纯在资产的层面操作,还需与产品重组相结合,其中市场导向是关键点。
订财经短信新闻 国内外经济动态了如指掌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