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猎头公司竞争 国内人才中介打造“航母”

2001年08月09日 11:1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励漪/文

  人才服务也要破除地域限制

  今天,东浩集团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在其成立17周年之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2家外企服务公司签订了人力资源服务互惠代理协议。上海外服同时倡议各相关企业实施ISO9000贯标工作,以期树立全国统一的品牌,提高与即将进入的国际人才公司竞争的能力。

  有关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原先带有浓烈行政色彩的中国对外服务企业已在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它预示着中国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的“航空母舰”可能会破除地域限制应运而生。

  中国的外企服务公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是,它们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首先,政府对人力资源的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并且,这种制度是地方性的。因而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长期以来实际上是实行地区封锁的。截至2000年年初,全国共有人才流动机构4100多家,数量虽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而随着外资企业在国内越来越多地设立分支机构,他们对人才服务的需求也要求全国一体化。

  上海外服公司总经理顾家栋介绍说,互惠代理协议签订后,那些想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外商,只需同其中一家外企服务公司订立人力资源服务合同就可以了。这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建立了一个全国的大集团公司,也降低了各外服企业在本地之外设立分公司的成本。更重要的,有助于克服目前尚未取消的地方政府许可证制度之障碍,是在为建立中国的人力资源“航空母舰”作准备,“否则,中国目前这种割据型的人才资源服务体制必将在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中落败”。

  人才市场的国际竞争硝烟渐浓

  有关数据表明,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人才需求和流动的高峰。上海2005年要建成亚洲的人才资源高地,人才总量将达到137万;而在西部大开发中,各省区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今年,全国人才的流动预计将逼近1000万。这些都意味着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巨大的市场机遇。

  外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觊觎这个巨大市场已久,并且早已直接或间接地有所介入。在上海,人才资源市场的“准国际化竞争”早就悄悄展开了。据介绍,上海持有人力资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仅5家,但实际上,目前经营人力资源的企业有100多家,其中不乏一些国际著名顾问管理公司。由于受政策限制,这些全球顾问管理公司在各地的办事处只能作为联络机构,不能直接开展业务,但其中不少公司采取合作成立“猎头公司”等方式,低调介入中国市场,虽然业务量并不大,但实行的是国际标准的市场化运作。

  所以,要说现在中国的人才资源市场还未开放,也只是仅仅从政策面上而言。接下来,这些“巨鳄”一旦经正式许可堂而皇之地大举进入,其竞争优势便会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他们与先期进入和即将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本身就有长期代理的默契关系,可以从世界各地搜罗人才输送到中国,也可以在中国猎取人才为他们的国际和国内客户服务,势必带来人才市场一场“大战”。

  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应战

  成立17年的上海外服公司,借助上海对外开放得天独厚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龙头企业。公司现为近4000家中外跨国企业管理着3.5万多名外企员工,拥有7.6亿元的净资产和近3.9亿元的现金流量。2000年,公司营业额超过12亿元,实现利润6500万元;今年前5个月就完成了上半年的指标,全年计划完成营业额为14.2亿元。

  但是,顾家栋总经理坦陈,这样的业绩与国际知名人力资源公司相比,依然不可同日而语。如著名的美国上市公司Adecco,在全世界五六十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年营业额达四五十亿美元;日本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Recruit去年也有10亿美元盈利。而作为中国行业龙头的上海外服,在人力资源服务项目上的年营业额目前只有七八亿元人民币。

  中国今年“入世”已成定局,严峻的形势摆在面前。据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官员日前透露,国家将正式制定法规允许外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将允许建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我们也有与外国公司合资的意向,但是谈判将非常艰难”,顾家栋说,“与其靠等待合资来被动地‘接轨’,不如自己先从服务理念和手段上主动‘接轨’。”

  现在,上海外服“新世纪,新服务”的口号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今年早些时候成立的医保服务中心和社保服务中心,已经获得外企员工的好评。今天正式开通的“外服在线”网站,作为对传统“面对面”服务手段的补充,其“服务+资信”功能既为上海的外企客户和它们的所有员工提供全方位咨询和人性化服务,同时也是为全国外企服务企业实现电子化的网络沟通和战略联手,建立起一个人才资源的服务平台。今年,上海外服的各子(分)公司都将完成ISO9000贯标工作,并将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大力推行标准化服务,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

  顾家栋强调,外国人力资源公司挑选的人才,完全可能比我们按照国内现行的运作模式挑选的人才更符合客户的需求。但是,我们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对中国市场本身更加熟悉,对政策的了解和把握更加迅速准确,并且,我们已经拥有一支3.5万人的较为稳定的外企员工队伍,以及一个拥有2万名经过精心筛选评估的人才的人才库。因此,现在只要尽快学习国际人力资源中介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面对即将到来的更激烈竞争,相信还是可以一搏的。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杨采妮19年情修成正果 周六新加坡办婚礼
  • 财经审计长讲秘闻:刘志军案上报前沉默1小时
  • 科技谷歌将推新款谷歌眼镜:适用戴眼镜者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解密:蒋介石晚年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 教育盲人国内高考遭遇不公 自学雅思赴英留学
  • 沈建光:上海自贸区的四大难题
  • 赵伟:贵州能否实现瑞士梦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朱大鸣:开发商不差钱 楼市疯过09年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