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到2005年各地合作总规模将逾100亿元

2001年08月03日 11:10  解放日报 

  记者综述上海工业系统日前的“帕萨特江西行”,“战绩”超过预期———达成69个合作项目和合作意向。市经委有关负责人称,沪赣两地合作双赢,是上海工业坚持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在服务全国中加快发展自身的成功体现。到2005年,上海工业与全国各地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将超过500项,总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比目前翻一番。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中华牌”、“拆围墙”和“学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等一系列要求,上海工业从“九五”以来,把对内开放、横向经济合作作为服务全国、辐射全国的大文章,努力探索新做法、创出新水平。

  在思想观念上,由过去偏重单向“援助”变为双向联动、互补双赢。上海与江西的合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开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合作更多地被看成是对老区的“输血”和“扶贫”。而现在,在分管市长的关心、推动下,上海工业把两地经济合作看作“造血”,是自身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江西富含稀土、铜、钨等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江西的土地、水、电、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较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上海有色金属集团与江西永修钒矿和地质勘探大队三方合资,弥补了上海有色金属工业钒资源的不足。上工针业公司在上海生产缝纫机针,做得越多亏得越多。上工针业(瑞金)公司成立以后,年产量达到1800万包,其中出口创汇95%以上,上海方每年“分红”上百万元,两地职工高兴地把这家沪赣合资企业称为“针针(蒸蒸)日上”。最近,江西将沪赣关系定位为“三地一园”,即上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上海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上海劳动力资源的输出基地和上海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在新一轮沪赣合作中,上海将获得更多的商机,推动同处长江中下游的两地共同发展和繁荣。

  在运作模式上,由过去偏重政府行为变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近年来,上海工业的横向经济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三有三性”和市场化运作。三有,就是合作项目必须“生产有资源、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三性,就是具体操作必须具有规范性、互惠性、可控性。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工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输出技术、资金、管理、品牌、人才等形式,与全国各地联手实施200多项合资合作项目,投资规模40多亿元。目前,上海7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绝大部分开展跨地区经济合作。上汽集团先后与江苏仪征、安徽奇瑞、广西五菱跨省市资产重组,手笔之大令国际国内同行瞩目;上海白猫集团在重庆、辽宁“销地产”,建立洗衣粉和洗涤用品生产基地,产销越来越红火,充分体现上海企业“用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办全国公司”的风采。

  在合资项目上,由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配套变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合作开发生产。近年来,上海坚持“三个代表”,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六大支柱工业和都市型工业,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海工业发展横向经济合作,同样贯彻这个指导思想。上海纺织、冶金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就地销毁。宝钢集团关停并转小钢厂,停止供应坯料,促使很多外地的联营厂、协作厂另谋出路。上海人造板机器厂以高科技的成套设备入股,与兄弟省市合资创办人造板厂,既扩大自己产品的销路,又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树枝树杈资源,占领当地中密度纤维板市场,“消化”当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上海白水泥厂镇江分厂采用高新技术,生产与国际接轨的白水泥,成功地打进美国、澳大利亚。金陵股份、上海同仁药业、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等与外地合作开发生产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品和汽轮机叶片,都是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