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污染再敲警钟 百家达标企业被限停产

2001年08月02日 07:0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沈路涛) 由于淮河上游支流泄洪,造成今天干流水质由于污水团下泄而再度超标。国家环保总局下达紧急通知,河南、安徽、山东三省100家原已达标的重点污染企业,紧急实行限产限排或停产措施,以防止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今年3月份以来,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减少40%至70%,大部分河流处于断流状态,河道内的蓄水主要是工业企业达标后排放的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田废水。上游主要支流沙颍河颍上闸以上形成总量达1.44亿立方米的污水源。从7月20日起,沙颍河上游普降大暴雨,并形成洪峰,各闸坝相继开闸泄洪。

  随着上游泄洪,这股污水源形成污水团,开始向淮河干流排放。30日上午颍河口至鲁台子水体呈黑色,带有臭味,有大量悬浮物和泡沫并发现少量死鱼。随着这团污水的流动,昨天淮河干流淮南段水质还维持在三类水质,今天水体中氨氮浓度就已经开始超标,高锰酸盐略有超标,整体水质超过了规定的三类标准。

  目前这1.44亿立方米的污水源已经下泄至干流0.6亿立方米,其余蓄积的污水还将陆续涌入,易形成大污水团。加上淮河干流水量偏少,水闸一直关闭,预计污水会部分滞留在干流内,直接影响淮南、蚌埠两市的饮用水安全,并且容易发生污染事故。

  由于这次污染险情与1994年淮河发生的特大污染事故情况相似(当时干流形成污染带70公里,造成损失上亿元),国家环保总局7月27日发出关于防止淮河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紧急要求沿淮四省对主要污染源实行限产限排或停产措施,特别是对造纸、制革企业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沿河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做好应急防范工作,防止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

  据了解,目前河南、安徽、山东省各级政府已对100家重点污染源企业采取紧急措施,其中造纸、制革、酒厂等48家企业停产,同时督促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以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还要求淮河水保局合理调度四个主要闸坝,尽量提前小流量下泄,避免洪水来临时不得不开闸突泄。目前淮河最大闸坝蚌埠闸已提前小流量泄洪。由于几年来淮河水质得以改善,这次污水团开闸下泄过程中,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部门密切配合,预计不会发生1994年那样重特大污染事故。

  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和有关部门正密切监控淮河干流水质的变化,尽可能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淮河达标后缘何出现污染险情

  2000年基本实现达标目标的淮河,今天干流水质由于污水团下泄而再度超标,出现污染险情。100家原已达标的重点污染源企业,被迫紧急实行限产限排或停产措施,以防止发生重大污染事故。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淮河水污染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淮河之水彻底变清需要综合治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各主要支流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水质急剧恶化。淮河的16条主要支流,有一半以上河段的水质超过国家5类地表水的标准,丧失了任何利用价值,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1994年,原国务院环委会提出要让淮河水在20世纪内变清。从此淮河流域被列入我国水污染防治的重点。199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并关停淮河流域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十五小”企业。1998年1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实施对限期没有完成治理的污染企业进行统一关停的“零点行动”。此后针对一些工业企业偷开偷排时有发生,各级环保部门采取现场检查、突击抽查、暗查等多种方式,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有效地控制了工业企业污染的“反弹”。

  可以说,作为我国第一个按流域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河流,淮河治污取得了很大成绩,流域内超标排污企业通过治理或关停并转,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数据表明,2000年淮河干流COD(化学需氧量)浓度基本符合3类水质要求,主要支流大部分断面COD浓度符合4类水质要求。

  但这只是按规划实现了阶段目标,还是一个低标准的达标。目前淮河达标的主要指标是COD,而氨氮等已成为除COD外严重影响淮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

  一方面,在淮河流域工业企业实现达标,工业污染负荷减少的同时,生活污水的比重却在加大,污染负荷已经超过工业污水。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流域内应建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目前已经建成11座,在建28座,未动工13座,进展缓慢,直接影响了淮河水质变清。

  另一方面,由于淮河流域人口、耕地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而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4%。流域内农村农药、化肥的污染相对较重,成为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由于淮河是高度人工控制的流域,流量的大小已直接影响水质的好坏。近些年来的夏季,淮河流域几次持续干旱,各闸坝都关闭,淮河处于断流状态,增大了河流的污径比,使水体自净能力极度下降,部分闸上水质呈恶化的趋势。

  这次险情的出现,正是由于一段时间内干旱,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造成上游蓄积的水体污染而引发的。面对淮河治污新的形势,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要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污染问题,在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应重点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尽早形成污水处理能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应尽早提到日程,加大农村环境警示教育,提高环境意识。而进一步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注意生态用水,在兼顾生产生活用水、防洪抗旱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河道合理水量和流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淮河水污染治理只有采取综合治理,才能得到真正改善。

  (新闻背景)近年来淮河污染情况及其治理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区,流域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流域面积26.9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达1.5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各主要支流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水质急剧恶化。90年代初,淮河的16条主要支流,有一半以上河段的水质超过国家5类地表水的标准,丧失了任何利用价值,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水利设施因水质污染而报废,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给部分城乡人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994年原国务院环委会召开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提出要让淮河水20世纪内变清的目标。

  1994年,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当时淮河持续干旱,主要闸坝全部关闭,7月中下旬出现大暴雨,降雨集中,主要闸坝先后开闸集中排水,入淮水质以污水团形式向下推移,淮河干流形成污染带70公里,使一些地区的群众饮水发生困难,直接危及了下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损失惨重。

  1995年8月,原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规定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工业企业向淮河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水污染物。

  1995年,国务院环委会审议《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提出到1997年底,使向淮河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削减百分之四十,水质有较大改善,到本世纪末实现淮河干流水质基本变清。9月,国务院要求1996年6月30日之前,关停淮河流域所有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企业。

  1996年,淮河流域3580多家污染严重的小制革、小化工等“15小”企业被关停。

  1998年1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实施“零点行动”,对限期没有完成治理的污染企业进行统一关停。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562家重点企业中,完成治理工程的1240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