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再树巨人招牌 “玩金融”第一仗开打

2001年07月27日 14:36  南方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晖 马斌 翁宝上海报道

  “有些时候,你想躲是躲不过去的。”7月17日,ST国货(深A0416)发布公告的第二天,费尽心机被记者堵到正准备出国的史玉柱[微博],对《21世纪经济报道》如是说。

  “我刚换了新名片。”在这张和当年巨人集团时期十分相似的名片上,史玉柱的新身份是巨人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巨人”这个一度名动天下的品牌,经过多年隐匿与修炼后,重新浮出水面。

  在业界,史玉柱是少数几个像煞了明星的企业家,这倒不是因为他在媒体频频曝光,而是其颇具戏剧性的经历以及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特殊的样本意义,使得只要是他的任何动作,都可能引来比别人更大的关注。

  这一次,作为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次亮相”的史玉柱,更是有话要说,在外界风传“史玉柱入主ST国货”的时刻,这些话显得意味深长。

  “上市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规范”

  史玉柱想上市,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关键在于,他想怎样上市,以及会选中哪家上市公司。而7月17日青岛的ST国货发表公告后,各种传言好像是被证实了。

  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商业总公司于2000年9月29日与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3379.68万股国有法人股中的2811万股转让给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2001年7月4日,又签署了《股权托管协议》,将上述《股份转让协议》中的股份委托给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管理,上海华馨拥有该部分股权除处置权以外的其他全部权利。

  在谈到资产重组方案时,公告称,公司将剥离大部分商业资产和负债,与青岛市商业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市商业总公司占51%的股份,ST国货占49%的股份。公司向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出售部分资产,并购买上海华馨所拥有的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90%的股权。无锡健特成立于2000年3月,公司主要从事一些药品生产、保健食品的加工、制造、销售,年利润过亿元。

  作为上海健特的“决策顾问”和巨人投资的董事长,史玉柱是解读这些事件的关键。“现在外面的说法太多了,但贴近事实真相的几乎没有”,史玉柱说,“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和华馨之间没有任何产权关系。但是,在早些时候华馨购买无锡健特股权时,我们同时也提出购买华馨股份的要求,双方在股权购买上的商谈还在进行之中。”此时,史玉柱所说的“我们”指的就是巨人投资有限公司。

  (上接第1版)为求证此事,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青岛的华馨投资总经理陈青。陈青表示,在购买无锡健特同时,我们不排除与史玉柱先生深度合作的可能,双方的合作意向谈判正在进行之中。的确,仅靠上述公告就进行判断,显然是不充分的:一是华馨投资和青岛国货签署的仅仅是投资托管协议,非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二是华馨投资和史玉柱之间的关系,虽然外界对此的种种猜测和旁证头头是道,但迄今为止,起码从明确的法律所属关系上来看,双方没有必然关联。

  同理,换一个角度看,虽然于法律意义上,史玉柱借壳上市目前还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也并没有完全应证一些有关“史玉柱入组ST国货”的断言。但确实,史玉柱在小心翼翼地迈着上市的步伐。只不过由于特别的理由,这种步伐来得多少比一般的投资行为要格外小心,格外谨慎。

  “从企业安全的角度,企业也应该上市。如果我们回头看看,在这个行业里,很多企业已经下去了,而且下去就起不来了,但上市公司抗波折的能力就高得多。像哈慈、太阳神也有波折,但现在还活着”,史玉柱说,“而且现在保健行业的企业也在一拨拨地上市,像交大昂立,太太药业等等”。

  “上市逼你走稳,公司管理将进入更为规范的阶段”,史玉柱称:“以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后来是公司的办公会议作决定,现在有了独立董事,管理会更规范”。

  巨人品牌逐渐还原史玉柱有了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身份,很多话说起来就方便得多。

  其实,早在今年4月23日,巨人投资就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注册资金是5000万。在经历多年的埋名之后,从“健特”再到“巨人”,从“决策顾问”回到“董事长”,史玉柱以及巨人这个品牌正在逐渐还原。

  史玉柱此次所提及的欲购买华馨投资股权的主体是巨人投资——可以想象,之后史的行为都会围绕巨人投资而展开。这也应了史玉柱之前对外界所透露的,不会放弃“巨人”这个品牌以及会积极往投资方向努力的信息。

  一切安排都那么有条不紊,环环相扣。

  在投资领域,史玉柱确定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在主营业务上集中精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旦分散精力,必然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到头来什么都做不好,这也是当初史玉柱血的教训之一;一是所投资的行业必须有良好的监管机制,这样就会减少投资者相应的监督成本和精力。

  史玉柱目前锁定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参股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之类。“我们的目标是那些股权比较分散,行业成长性比较好的公司,这些行业的风险性也小很多”。更重要的是,“虽然我们在这个领域不太熟悉,但这个类型的公司都有专人打理,投资人盯着它,人民银行管着它,国家还在监管,只要选目标的时候认真点,问题不是很大。

  ”  “现在巨人投资跟很多家公司和金融机构都在谈,有什么消息到时会公布的”。在这类问题上的谨慎,史玉柱一以贯之。

  对于之前外界盛传史玉柱会入主ST国货以及当初史玉柱曾经说过“至今为止,我没有购买过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说法,史玉柱解释说,当时确实同一些上市公司有过接触,外界的传言也有许多版本,尤以ST青岛国货为盛。但是,当时一切都还处于接触阶段,情况还不甚明朗。

  现在来看,一切在逐步明朗化。巨人投资的登台,无疑会为史玉柱今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李嘉诚+比尔·盖茨模式”

  史玉柱曾经对自己的下一步有一个业务模式的设计,这就是生物制药+财务投资,按史的话说,这就好比是做李嘉诚+比尔·盖茨模式,李嘉诚是做投资,什么赚钱做什么,而盖茨是在一个领域里专心做,做到行业老大。

  在生物制药领域(史玉柱所强调的是非处方药市场,即OTC市场),史玉柱所赖以在市场上东山再起的资本营销网络和市场推广手段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保健品也应该算成生物制药的一部分,目前保健品的销售终端大部分是超市、药房、大卖场,保健品的营销网络和OTC(非处方药)基本上重叠,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据了解,目前上海健特在全国200多个城市里设有办事处,像一些富裕地区———比如浙江———已辐射到镇一级了。而且,“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好,但更重要的是,是怎么样找到一个切入点”。史玉柱说,“国家批了那么多一类新药,都是响当当的高科技,但据我所知,这些药品产生的效益还没有出来,高科技并不能直接带来高收益。”

  “一个新药的研究没有5到10年出不来,我们不会自己搞研发,而是去合作开发或购买,哪怕贵一点,但是赢得了时间,也减少了风险。”史玉柱强调,“我们要知道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

  史玉柱透露,上海健特制药方面新品推出和推广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其实,这些动作早在去年就是史玉柱的工作重点。

  看来,以生物制药领域为主体产业,在投资领域适当探索是史玉柱既定的发展战略。围绕这个发展战略,资金也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还款之后,现金流紧张始终困扰着史玉柱。这也就不难理解史玉柱为什么积极跻身资本市场,开拓金融领域的投资。

  因此,从单纯的保健品领域到生物制药领域,从单纯的实业投资到往一些“流通性好,可以随时变现或者很容易抵押贷款”的特定领域投资,就显得顺理成章———史玉柱显然已经在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上迈开步子。“如果主营业务发展需要现金的时候,变现的渠道就会比较通畅,不像当年巨人发展后期,有那么多房子、工厂,就是变现不了一分钱现金。”谈起以前的经历,史玉柱仍心有余忌。

  除生物制药和财务投资外,史玉柱打算在一些收益比较高的行业———比如说软件行业———投一部分钱。但是“这一部分投资不会太大,比例要严格控制”。

  如果说上市多少使得企业相对安全的话,那么,借势金融投资,向生物制药领域的自然延伸,无疑会让史玉柱更觉得多了一层安全感——起码,在外人看来,生物制药产业远远要比保健品行业来得更有生命力。虽然史玉柱一直认为,保健品行业的市场前景属于“未来最具有增长前景的行业之一”。

  “保健行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随着有关部门对一些鱼目混珠的小企业的整顿,整个行业的门槛还会提高,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正是机会”,史玉柱说。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