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显示,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经历了5月份的下滑之后,呈现攀升势头,回升至97.4点。在世界经济放缓、出口大幅度下滑的环境中,这一重要经济指标的回升,表明消费者对于中国经济克服不利影响保持稳定增长的信心增强。
5月份,受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一些经济部门对于经济增长保持低调。消费者在感受到外部严峻环境的压力之下,调低了信心指数。
进入6月份,陆续公布的各项经济指标良好,表明在世界经济的滑坡声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稳步增长、效益改善、各项比例关系趋向协调的良好局面。一度下滑的消费者信心又开始昂起。对总体经济的表现,63%的消费者表示“很满意”或“基本满意”。与此同时,对中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的表现,也有超过五成的消费者持相对乐观的预期。消费者预期指数也同步回升至98.1点。
消费者信心的走强,还应归功于消费者即期收入的增长以及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肯定。国家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以及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标准等的兑现,农产品(6.890, -0.33, -4.57%)价格上升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即期购买力因之增强。6月份,认为自己的收入较过去有所增长或基本未变的消费者达63%,而认为目前为购买耐用消费品适当时机的消费者达70%。因此,拉动6月份的消费者满意指数回升到了96.3点。
政策因素包括政府推动“十五”计划、提升低收入阶层收入、强化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举措,也有力地牵引消费者信心回升。接近五成的消费者认为,这些举措已经发挥作用或即将发生作用。
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也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如电信业,继调低单项使用费之后,又在6月份大幅度降低门槛,取消了先前制约消费者进入的价格平台;又如民航,也有“红眼航班”等对消费者利好的消息传出。
由于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在50%以上,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走强,将在一定层面上牵引内需的扩张,对于支持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