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关负责人谈国企利润是如何提升的

2001年07月23日 08: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建兴/文

  7月18日,本报发表国有企业利润突破历史最高水平的消息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为此,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走访了财政部有关方面负责人。

  记者: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效益增长情况出现了一定波动。请问经过“扭亏脱困”,2000年我国国有企业效益状况如何?

  答:2000年我国国有企业“扭亏脱困”任务进入了攻坚阶段。在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的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国有企业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改革与脱困的战略方针,2000年经济效益实现了大幅增长,实现利润总额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形势喜人。据财政部会计决算统计,2000年全国19.1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以下简称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08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利润总额2833.8亿元,比上年增加1688亿元,增幅为147.3%,比历史最高年份(1994年)的1355.8亿元高出1478亿元。

  记者:您认为推动2000年我国国有企业效益大幅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目标,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增加基础行业投入、实施债转股、降低贷款利率等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如因实施债转股和降息措施,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借款规模虽比上年增加1569亿元,但当期财务费用却比上年减少238.5亿元,减幅为9.8%。二是受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的带动,大型石油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成倍增长。2000年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海洋石油3家大型企业集团共实现利润844.4亿元,比上年增长564.9亿元,增幅为202.1%。三是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改组步伐,进一步削减了国有经济中的亏损源。2000年各级政府通过扭亏、破产、撤并、出售等措施,使亏损企业数量比上年减少1.9万户,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298.9亿元。四是一部分长期亏损行业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行业整治等措施,实现了行业大幅减亏或全行业扭亏。2000年国有粮食行业比上年减亏40%,国有煤炭行业比上年减亏77.7%,国有纺织行业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与此同时,国有企业通过减员增效和加强管理,成本费用水平也有所下降。

  记者:国有企业结构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有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请您谈谈2000年我国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快了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步伐,有效地推动了国有经济实力有步骤地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转移,国有经济原有“小、散、乱”的状况正逐步得以改善:一是国有企业总户数逐步减少,但资产规模持续扩张。2000年末国有企业总户数比上年净减少2.6万户,减幅12%,其中:因改制、撤销、破产、兼并、出售等因素减少的国有中小型企业占98%。而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则比上年增长10.2%,比1995年增长84.8%,“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3%。户均资产规模为8402.2万元,比上年增长25.5%,是1995年的3倍,“九五”期间年均递增24%。二是国有经济实力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显增强。2000年末国有大型企业共有9283户,仅占国有企业户数的4.7%,但其资产总额102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64.1%,比重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2000年国有大型企业实现利润2712.9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95.7%,比上年增加1228.1亿元,增幅为82.7%,其中:实现利润排名前50位的国有大型企业共实现利润2319.2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81.8%。三是国有企业在基础性和关键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4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52.6%,比重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月薪5千延迟退休5年每月或多拿900养老金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曝陆川秦岚分手 男方要结婚女方不愿安定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