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聚焦金融期货 > 正文
 

股指期货则呼之欲出 担当金融创新突破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15:1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胡俞越】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用高储蓄、高投资变成大规模的出口,整个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5%到
40%左右,而且这一趋势仍在日益加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着高出低进(出口大于进口,顺差持续扩大)和高进低出(高价进口原材料,低价出口产成品)的双重困境,所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和贸易摩擦且不说,单就经济增长的质量而言,就很难乐观。

  由于所需要的基础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而近年来国际市场的石油、铁矿石、铜、铝、天然橡胶、大豆等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得

中国经济增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反观进出口商品价格和CPI指数并未呈现同步增长。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上游产品价格向中下游的传导机制失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

  但毋庸讳言,中国经济的这种增长模式是十分脆弱的,长此以往,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严重受损。今年1-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2%,5月的CPI指数同比增长1.4%,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5%,5月份整体物价有抬头迹象。但与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普遍都在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以上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可以肯定地说,CPI指数完全不足以反应中国经济的整体价格水平。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升值压力的同时,在国内市场上,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贬值压力。

  完善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机制,需要一个富有效率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随着汇率和利率的联动,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现实的和潜在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通过汇率衍生品和利率衍生品来化解金融风险就成为企业和投资者的必然选择。

  尽管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和银行间国债交易市场已经建立,但还不足以满足企业和投资者避险的客观需求。我们注意到,境外的人民币衍生品交易远比境内的外汇衍生品市场活跃得多,世界上最大的外汇期货市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将于8月份推出人民币的期货和期权交易品种,形成了境外“倒逼”境内的态势。

  国债交易市场也形成了场外“倒逼”场内的态势。目前,场外的国债交易市场已经迫切需要恢复国债期货,以满足场外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避险性需求和投资组合需求。目前,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实现。恢复上市国债期货,将为我国利率体系引入远期价格揭示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市场形成基准利率和债券合理定价,有助于构筑更为平滑合理的市场收益率曲线。

  不过,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与汇率和国债相关的金融衍生品问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股指期货则呼之欲出。

  选择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创新的突破口意义非同寻常。现代金融市场是一个系统有机组合的整体,

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任何金融子市场的发展与创新都会对其他子市场带来联动效应,同时任何子市场的风险也会迅速波及到其他子市场,因此各个金融子市场的发展应当无缝对接、齐头并进,协调有序。股改后的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建设应当放到关乎整个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的更宏大的背景中考量。近来处在风口浪尖之上的股指期货就是被实践证明对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金融创新。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期货市场发展还很滞后,这表现在无论是市场规模、品种结构、投资主体、交易模式,还是市场功能机制方面,都与现代金融市场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更为突出的是,中国还没有金融衍生品市场,难以提供良好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股指期货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衍生品种,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开发股指期货,将在完善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应对外资进入的挑战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股指期货将成为理想的风险管理工具,由此构筑良性投资渠道,对冲系统性风险,并全面影响券商业务,提升券商的市场竞争力,为整个基金业提供了发展新契机,大大推动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机构博弈将越来越成为市场主流,也为期货公司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有助于吸引外资与促进IPO。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