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局一纸通知的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02:53 每日经济新闻 | |||||||||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发改委国家物资储备局近日悄无声息地发出一则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物资储备系统投资管理的通知》。这则不显山不露水的通知,似乎瓦解了国储铜事件是我国在世界上争取国际定价权的重要战役的说法。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曾经坚持这一说法并为之辩护。
大致说来,围绕这一事件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国储铜事件属于原材料国际定价权的争夺战的重要一环,支持有关部门将这场战役坚持到底;另一派观点则认为,此事件反映了政府物资储备部门内部疏于管理的现状,不仅显示了对于期货市场的隔膜,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对规则的漠视以及弃全民利益于不顾的潜在危险。事实使前一派观点的支持者不得不向隅反思。 目前舆论对国储的评价是否公允暂且不论,但这些说法并非无据。此通知制订于2005年10月25日,此前,国储内部已进行协调部署,国内储备铜拍卖随后即出。 从通知内容来看,一系列的严禁”让人印象深刻。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严禁以储备物资、储备资金、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进行投资,严禁从事期货交易、买卖股票、外汇、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金融衍生品或进行金融风险投资和境外投资”;“事业单位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必须申请投资项目立项和投资支出预算,严格履行投资申报审批程序”;“严禁行政、事业单位使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严禁为其他单位进行抵押担保”,如此等等。这样的条款很容易让人怀疑以往的操作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再讨论国储内部疏于监管已无太大价值。即便此次国储的一纸通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看,如何建立起有关部门的自律与他律以避免此类事件重演,则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家进行物资储备是保障国防与经济安全的必要手段。问题是,怎样的物资储备体系才是合理的。国储局是渐进改革的产儿,在计划经济时代负责战略物资和大宗商品储备与管理,市场化改革后,“力图改进自己的职能”,扮演调节大宗商品价格、确保长期供求稳定的角色。他们为此付出了努力,但如何避免有关部门滥用代表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政权力与市场的“天然”权力,仍然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不过成为以官商混一身份获利的又一佐证。前任国储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副处长刘其兵,利用被人为阻隔、割裂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和LME的巨大差异,在内做多、在外做空赚取差价,屡被媒体提及。如此获利,在无政治任务的大小商人是可以的,在国储则是大忌,国储调控物资保障经济安全的职能一旦丢失,国储的存在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此次政府为损失埋单,在国际上及时保护了国家信用。但我们希望,在通知后能够以实际举措安慰众多的实际埋单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