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补贴应趁早取消 100亿只是揭开冰山一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9:05 中国证券报 | |||||||||
100亿的石油补贴差不多用去了科研支出的38%。更重要的是,100亿补贴只是揭开了资源价格扭曲高额代价的一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汪红驹 日前,财政部宣布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提供100亿财政补贴。2003年初以来国际原油
第一,稀缺性资源价格扭曲,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中国是石油稀缺国家,又是高油耗国家。根据美国能源署的统计,2004年中国平均原油日消耗量达到652万桶,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但是平均日产量只有348.5万桶,照此计算,平均日进口需求量是303.5万桶,进口量占消耗量的比例超过40%。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美日等发达国家GDP的石油依存度下降,但中国仍然是高能耗国家。2003年,中国GDP的石油依存度是8300个英国热量单位(BTU)/美元GDP,日本为2300个BTU/美元GDP,中国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石油差不多是日本3.5倍。高能耗的根源是油价太低。错误的价格信号导致资源滥用,产业结构扭曲。典型后果是2003年经济高涨以来汽车、钢铁等生产企业过度投资,形成目前的汽车等行业产能过剩。另外,外商投资企业也利用中国资源价格扭曲,通过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将高能耗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其结果是中国对外贸易表现了“大进大出”的特征,中国承担高能耗、高污染的环境成本,而利润被跨国公司转移到国外。 第二,资源价格扭曲产生的财政补贴是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上个世纪90年代,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最低曾经下降到1995年10.7%,“提高两个比重”成为当务之急;1996年以后,财政收入超速增长,年年超过名义GDP增幅。2004年,财政收入增幅达到21.6%;2005年1—11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8941.9亿元,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突破3万亿元,财政收入增长将超过13%。2004年各种财政政策性补贴合计795.8亿元,虽然区区100亿仅为3万亿财政收入的0.33%,但2004年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也只有当年财政收入的0.85%,按照这一比例计算,100亿的石油补贴差不多用去了科研支出的38%。更重要的是,100亿补贴只是揭开了资源价格扭曲高额代价的一角。除了石油,中国还有其他稀缺性资源也存在定价偏低的问题,比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等等,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倒挂只是近年才出现的事。如果生产其他资源定价偏低的产品都要求财政补贴,补贴数目是多少?肯定远不止100亿。 第三,油价扭曲,走私猖獗。中国油价扭曲是历史沉疴,石油及油类产品是走私的重点产品。国内油价高于国际油价,走私进口;反之,则走私出口。1999年案发的“远华大案”走私石油450万吨;2005年广东沿海地区一度出现油荒,与走私出口不无关系。为了打击走私,海关还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第四,100亿石油补贴不符合公平原则。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粮食和副食品补贴还带有公平性质,那么石油补贴则违背公平。石油不是劣等品,更不是吉芬商品,低价只会使消费过度。但普通百姓从低油价中得到的好处是有限的,因为过度消费石油必须满足基本的准入条件,比如,至少有一辆机动车。显然,用油最多的不是普通百姓,更不是最穷的人,而是那些开着高油耗豪华车的人。 如果说石油补贴的初衷是为了平抑油价,但平抑油价的结果一方面带来了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又违背公平,是“效率”和“公平”兼输的政策,这样的“补贴制度”趁早取消。取消这种权宜之计的前提是建立石油及油类产品合理的竞争和定价机制,政府建立石油储备,这将是人们期待的局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