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中大期货:元月4日国内期货及时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16:50 中大期货

  操作建议(一兵)

  连豆、豆粕尾盘强势拉于涨停,有主力资金刻意做盘之嫌,由于外盘较为配合,因此应秉承多头思路,多单在近期惯性乘冲高时且战且退。棉花主力604合约受制于区间阻力压制,15300若能有效突破方能打开上涨空间,继续持多待涨。强麦进入加速拉升时期,后期空间难测,暂不宜沽空。沪铜受到外盘带动,补涨行情延续,预计总体还将保持易涨难跌状态
。沪铝调整接近尾声,重返做多。沪胶后市有望创出新高,设五日均线为止损,持多跟多。燃油走势弱于外盘,近期仍有补涨要求,关注资金换月变化,考虑逢低买入。玉米涨势未止。

  热点评析

  『伦敦铜继续补涨』

  元旦期间LME市场短暂休市后从低位强劲上涨,国内市场则顺势展开补涨走势,单日交易者回补部位及止损买单为市场提供支撑,国内市场今日强势走升,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有所减少,持仓量则明显减少,显示盘中空头止损者较多,主力3月合约今日成交减少至31178手,持仓则减少1856手至41338手。

  技术面继续逞强,起码短期内尚无明显压力能够阻止期价上升,国内市场存在明显的不涨欲望,LME铜短期的阻力依然位于4510附近,中线意义上依然没有反转意味,其中线意义上较强的技术性阻力依然仍位于4680附近。下方短期较强的支撑则位于4340附近。

  短期操作上可继续持多头看法,但是操作是行力度应逐步收敛,前期逢低买入者可考虑择机减磅。

  『CBOT强势不减 DCE高开高走』

  CBOT玉米昨日继续上周强劲走势,再度收高。3月合约每蒲式尔涨4-1/4美分,终盘收于2.20美元/蒲式尔。基本面上,南美地区近期持续干旱支持玉米期价走高,而基金方面的技术性买盘亦提振市场人气,技术指标显示市场趋于超买。后市能否站稳2.20美元一线,仍需关注基金动作。

  DCE玉米今日高开高走。主力C609合约成交放量,持仓增加,盘中一度冲至1399元/吨新高,终盘报收于1397元/吨,较上一日结算价涨29点。显示了临近春节,随着禽流感影响逐步减弱,畜禽养殖业复苏,饲料消费快速恢复对于期价的提振作用。技术指标显示市场已连续近一个月处于超买区间,因此后市需谨防期价短暂回调。不过,近期正向市场趋势料难改变。投资者多单可继续持有。

  国际瞭望

  <美国经济焦点>数据表现好坏不一,FED会议记录暗示升息周期近尾声

   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12月生产较预期放缓,而11月营建支出升至纪录水准。

  制造行业开始降温预示着未来经济成长更加温和,且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几无再度升息的需要。制造业是美国经济中表现最为强劲的行业之一。

  周二FED公布的12月13日会议记录显示,决策者开始暗示,历时一年半的升息周期可能接近尾声。

  会议记录称,”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未来需要升息的次数可能不会很多。”

  该会议记录诱发股市和债市的大量买盘,因人们认为升息周期接近尾声,而美元则下滑。

  美国股市道琼工业指数周二收盘上涨129.91点或1.21%,收在10,847.41点。其它主要股指升幅均在1%以上。

  **ISM制造业指数下滑,显示行业归于正常**

  稍早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其12月全国制造业活动指数从上月的58.1下降至54.2,这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7.5,不过其仍高于显示扩张还是萎缩的分界线50。之前三个月的指数均位于较高水准。

  “ISM制造业指数下滑显示制造业归于正常,”美国制造商联盟(MAPI)的首席经济学家梅克斯特罗斯称。

  “飓风卡崔娜和丽塔在库存已经薄弱的时候破坏了运输网络和制造业的供应链,导致企业争抢原材料。到年底之际已经恢复正常。”

  ISM报告中的新订单和生产分项指数均下滑,不过与之相伴的是通膨压力指标亦下滑。投入物价分项指数从上月的74.0下降至63.0,显示只有较少的生产商报称其购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ISM制造业报告是每月发布的一项关键经济指标,FED官员一直非常关注。

  **升息周期何时结束众说纷纭**

  FED货币政策会议记录显示,FED官员对未来可能需要升息的幅度看法不一。2004年6月当FED此轮升息周期开始的时候,美国利率处于1%的的超低水准上。

  会议记录称,“委员们认为货币政策前景的确定性大大下降。”市场广泛预期FED将于1月底的会议上再度加息25个基点,将利率水准调高至4.5%。华尔街分析师对此后FED是否还会有所动作的看法不一。雷曼兄弟分析师马特斯称,“我认为FED会议记录证实了市场上的折中看法,既不是FED本轮升息周期已差不多结束,也不是FED会一直将利率调高至6%。”

  周二公布的另一数据表明,2005年近年底时营建业表现仍活跃,11月营建支出中的公共支出和民间支出均创新高。商务部表示,美国11月营建支出成长0.2%,经季节调整年率为1.146兆(万亿)美元。分析师原先预期营建支出的增幅为0.6%。分析师认为该报告暗示飓风卡崔娜之后的重建工作进展没有预期那么快。ISM制造业报告亦清晰反映出飓风过后的情况。“制造业更多是在恢复常态,亦即如果没有飓风因素的话制造业应有的情况,”ISM企业调查委员会的主席奥尔透过电话会议对记者称。

  新闻聚焦

  『财经类』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周二发布公告称,自周三(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OTC)方式,并保留撮合方式.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引入OTC方式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将改变.由此前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以撮合方式产生的收盘价确定的方式,改进为外汇交易中心于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自1月4日起,人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业内人士先前指出,引入做市商,有助于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波幅,意味著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向前又迈进了一步.而人行网站称,“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仅仅改变了中间价的生成方式...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中国政府在去年7月21日将人民币升值2.1%,并宣布人民币不再钉住美元,而是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每天上下浮动各0.3%。

  『财经类』12月会议记录显示FED升息周期可能接近尾声

   周二公布的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12月会议记录显示,FED决策者在12月试图暗示持续了一年半的升息周期可能接近尾声. FED在12月13日的会议上升息25个基点,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25%.这是连续第13次升息. FED在此次会後发表的声明中表示,可能“需要进一步慎重有序地收紧货币政策”.会议记录显示,FED官员认为这样的措辞将使金融市场预期可能仅会再度升息几次.会议记录称,“虽然未来的行动将取决于数据,多数委员认为对政策前景的这种描述暗示,未来需要采取的进一步紧缩力度不会太大.”会议记录还显示,FOMC委员对于未来升息力度看法不一,前景不够确定.预计就业和收入增长将支撑未来的消费支出,最近房价上涨将使未来几个季度的总体经济需求“有所”下降.部分委员称经济成长接近趋势水平,支出增强可能提高通膨压力。

  『农产品』南企北上合力打造玉米化工千亿级支柱产业

  长春玉米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关注。二日上午,长春市人民政府与温州中国神力集团在长春举行玉米工业园区“南北合作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重点开发玉米化工下游产品和其它优势产业。  “南北合作产业园”建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二十平方公里,工业区计划三至五年内完成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南北合作产业园”在八年内基本建成。据介绍,玉米除了作为粮食、饲料,还可以加工成石油化工产品,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而长春发展玉米产业具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长春所在的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玉米产地,长春更处于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占吉林省三分之一。长春市的一些玉米加工企业也掌握了世界上最为领先的玉米转化加工技术,这些为长春发展玉米化工提供了原料和技术保障。目前,长春市已将玉米化工作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目标是要建成全球第一个以玉米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和生态塑料的生产和加工中心,最终达到玉米年处理量为八百万吨,工业产值一千亿元人民币。

  『农产品』中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以每年100亿斤速度递增

   农业部长杜青林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总体看法是,需求增长是刚性的,今后每年将以100亿斤左右的速度递增。稻米、小麦等主要口粮需求将稳定增加,必须立足国内基本自给,国际市场只能作为品种调剂。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预计9600亿斤以上,增产291亿斤,两年共计增产超过1000亿斤。虽然粮食实现了恢复性发展,但杜青林指出,从总体看,当前粮食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生产供给看,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际间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保证产需平衡的压力长期存在。粮食当年产需仍有较大缺口;品种结构矛盾仍很突出;国际市场粮源不稳。他强调,对中国的粮食问题始终要有忧患意识,关键是要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协调好增粮与增收的关系,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杜青林也指出,主产区对全国粮食生产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5%,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因此,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帮助主产区卸掉“包袱”;农业投资和项目要向主产区集中,帮助主产区加快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把粮食生产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农产品』中国同意限制廉价的纺织品向南非的出口

  南非纺织部长罗布.戴维斯说,为停止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在南非市场的泛滥,南非政府将同中国政府缔结一份自愿的协定。

  南非和中国的这份协定女奴更贵停止南非政府在服装、制造商和贸易联盟当中的危机。

  劳动和商业人士认为,从中国进口泛滥的问题是造成南非服装工业下降的原因。从2003年以来,南非的服装工业有55000多人失业。

  戴维斯说,这份协定的签订同早期中国和欧盟达成的协定相一致。这份协定将包括中国自愿限制向南非的服装和纺织品的出口。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协定是在今年6月份,在欧盟的港口阻止了数百万的没有许可证的中国的商品之后达成的。目前中国把向欧盟市场的出口增长率在2008年底之前从12.5%削减到每年8%。

  戴维斯再次说,作为中国自愿限制向南非出口的战略的结果,南非的服装工业能够捕获部分国内的市场份额。同时,南非也将升级在制造方面的技术,克服当地的竞争。

  『农产品』国储糖5日首次开拍 糖企盼“镇静”糖价

  首批拍卖9.2万吨,竞拍底价每吨3800元

  经过几天的紧张加工,20万吨国储原糖目前已全部加工成成品糖。记者昨日从商务部获悉,从本月5日开始,商务部将分两批拍卖最终加工完成的18.4万吨成品糖,首批拍卖9.2万吨,起拍价为每吨3800元。

  此次国储糖拍卖将由商务部负总责,由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具体组织竞拍,竞卖将通过华商中心电子网络系统公开进行。

  部分糖企表示,商务部的起拍价格比市场上的糖价每吨至少便宜500元以上,希望这批国储糖的拍卖能够为虚高的糖价打上一针“镇静剂”,平抑国内糖价。

  『农产品』SGS:马来西亚12月出口棕榈油99.12万吨 下降3.9%

   马来西亚船运调查机构SGS周二公布,马来西亚在12月出口棕榈油预估为991,222吨,较11月的1,031,353吨下降3.9%。与该机构去年公布的12月出口量相比,该数据下降12%,当时SGS对2004年12月的出口预估为1,125,876吨。SGS称,其最新公布的预估由867,060吨棕榈油和124,162吨油脂化学品及月桂油组成。棕榈油出口方面,33度棕榈油为147,897吨,24度棕榈油为335,116吨,44度棕榈油为121,865吨,而毛棕榈油为128,476吨。12月中国是马来西亚棕榈油的最大买家,购入241,850吨。其次为美国,购入100,615吨;巴基斯坦购入55,790吨。另一个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盟共进口285,232吨。

  『工业品』耗资20亿美元 五矿获购智利铜矿25%股权优先权

  好事多磨,五矿在智利以20亿美元投资兼购买铜矿的协议在推迟了几个月后,有惊无险得以最终签订,而且五矿获得了购买智利加维铜矿25%股权的优先权。

  圣地亚哥媒体日前披露了这一消息。消息称,智利国有铜矿公司(Codelco)去年12月20日透露,公司与中国五矿已经就有关投资与供货签订最终协议。本来在去年9月30日,双方就可以签订该最终协议并落实投资,但由于双方尚没有就某些细节问题达成一致,故此推迟到现在。

  据五矿集团消息,中国五矿在2005年5月31日和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以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开发智利铜资源项目协议》,中国五矿控股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和智利铜公司将建立一个合资公司,并以此作为确保智利铜公司向五矿长期供应铜的平台。通过合资公司的首期投资为5.5亿美元。

  智利国家铜矿公司表示,希望协议签订后,中国五矿能够在明年第一季度按协议进行投资并支付5.5亿美元现金。而根据协议,整个协议投资总额为20亿美元。

  中国最大金属贸易商中国五矿是世界最大的铜进出口企业之一,通过签订这笔合同,中国将稳定地获得铜资源供应,智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铜出口国,其国营铜业公司是世界最大铜公司。

  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铜消耗国,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五分之一,而其中有一半来自于进口。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11月铜进口同比增长6%。而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这一进口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从国外获得稳定的铜资源供应成为重要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五矿这次不仅获得了铜资源供应,还同时获得了购买智利另一座铜矿股份的优先权。智利国有铜矿公司表示,公司董事会已经同意五矿以市价优先购买下属的加维铜矿25%股权。根据计划,加维铜矿将在2008年建成投产,每年约可生产阴极铜15万吨。

  为保障国内需求,五矿集团还在海外进行了其他投资。包括2004年,集团与波兰铜矿冶炼与工业集团(KGHM)签订的购买30万吨精炼铜的协议,该合同约定铜将在2005年-2010年到货。

  『工业品』中国自1月1日起恢复

成品油
出口退税

   中国商务部主管的国际商报周三报导称,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恢 复成品油出口退税已成定局.该报援引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人士讲话称,“暂停成品油出口退税的 政策是有起止时间的,没有新的政策出口说明要沿用暂停退税以前的政策.”中国去年叫停了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石脑油的出口退税,这一政策的执行期为2005年9 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该报导并称,2006年1月中国汽油出口将大幅增加,接近45万吨,高于此前预期的30-40 万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