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刘明康要充当国储局新闻发言人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02:05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自上月国储铜事件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焦点事件之后,昨天,中国政府高官终于首次回应国储铜事件。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坦言,中国在国储铜事件上代价惨重。

  这番表态的背景是,国内沪铜主力合约0602期价12月12日第一次越过了4万元关口,
盘中最高价达40180元,再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国储局的几次库存铜拍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国际基金反挤国内空仓,国内期铜市场渐呈洞开之势。

  虽然有回应总比没回应好,不过,由一个本不应对事件负责的政府官员,从市场风险有效控制的角度加以回应,而不见相关责任部门的明确信息,总不免给人隔靴搔痒之感。事实也确实如此,刘明康发言的中心议题是科学管理市场风险,强调简单地规避市场风险,并不是应对风险的有效之途”。只是因为大众对国储铜事件的关心欲罢不能,媒体才把刘明康发言中涉及国储铜的部分摘录,四处转引。这也难怪,所谓国储,是国家储备,一旦严重失利,纳税人亏损均担,想不关心都难。

  说是隔靴搔痒,还因为公众亟需得到的信息,并不能从刘明康这里得到。如刘其兵也算是期货市场的专业人士,为何不知悔改地死做空头,是否真像市场人士猜测的陷入了结构性期权的迷局?又如,市场传言国储局沪铜做多、伦铜做空以谋取差价,得益几何、受损多少,也是未知数。业内人士普遍猜测,在期货市场如此死做,是曾获巨额差价,因此食髓知味。最后,国储局在这几年中,如何通过介入期货市场,使中国与铜相关的行业的生产大致保持稳定,完成自身的职责,也应向公众也即最终出资人作一交待。

  当然,公众最急于了解的信息是,在12月21日交割之日,国储铜预计将亏损多少,有多少做了展期?有关部门一声不吭,刘明康先生又没有作为国储局及上级机关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的任务,于是媒体只能自己推算与猜测。

  其实,这也不算新鲜事,今年年初中储棉就发生了近10亿元的巨额亏损事件。这家成立于2003年3月的央企,本应承担平抑棉价、稳定市场之责,却从成立当年10月开始,利用行政性垄断许可,累计进口棉花达20多万吨,豪赌国内市场棉价上涨。这种不顾一切的趋利做法,必定会被《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大骂“糊涂油蒙了心”。看来行政垄断与市场特权相结合,在某些时候,会让人既丧失理性,也丧失市场。中储棉事件也是巨亏既成之后,大众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才得到信息。

  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失败并不能成为停止中国参与国际期货市场步伐的理由,中国加入世界定价权之争出于

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乃势所必行。此次国储铜事件露出国际基金“凶残”的另一面,即利用资金、技术优势挤出交易对手的最后一分钱。为应对这一态势,完善国内的期货市场、培育合格的真正的市场主体迫在眉睫。从刘明康创新金融对冲风险的谈话,以及
证监会
可能批准一些试点期货公司境外交易、出台更多的期货和期权合约的传闻,可以看出政府发展期货市场的决心。通过国储铜事件看出,发展期货市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与问责制度已是各界共识。而要建立这一制度,信息公开是前提。我们非常希望能听到国储局对国储铜事件的声音,而不是由刘明康先生代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