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国储抛铜 十年故伎重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10:44 证券日报

  □ 香塘伟业 吴守祥

  近期,铜价在国储高调抛声中,由“钻石型”演变为三角形,并形成向上井喷式突破。当4445这一LME铜价格矗立在所有交易者的面前时,不知道市场上还有多少人真正地看好铜价,又有多少人实际单边做多赚了钱?而国内外分析师预计铜价最高也就到4500。至于3200-3400,虽然在今年7月之前还不算看得太低,可现在恐怕早已获利了结,甚至成了空头。

  目前,多数的交易者认为铜价已这么高了,还能涨到哪里去?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产需缺口已经日益接近平衡,考虑经济增长的逐步放缓,美元的局部走强,铜价上涨终究会有尽头。事实上,近两年来,市场让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谓吃尽了苦头。因此,建议不妨不再提“高价看跌”这个理由。

  虽然,期货市场没有绝对的空头和绝对的多头,对交易者来说,做错也是难免的。但是客观实际告诉我们,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精铜的产需可能还有缺口,而库存极低,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成为基金发动挤空的导火索。《经济展望》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乐观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3%,明年为9.4%,后年将达到9.5%。该报告无异于为基金新一轮逼空火上浇油。

  供求关系是影响铜价的根本因素,而最能反映当前和未来铜供求状况的无疑就是期末库存。关于铜的期末库存,今年以来,由于产需缺口的继续存在,库存被进一步压缩。但几十年来,铜的巨大库存一直存在,从未出现绝对意义上的供不应求。目前统计的库存80多万吨,而且中国国储号称拥有130万吨铜。所谓的供不应求只是制造出来的谎言。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最近的月度报告中称,今年1-8月全球精铜消费量超过产量11.4万吨,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缺口仅3.1万吨。相比而言,2004年同期产量缺口达76.5万吨(经季节因素调整后为68.6万吨)。报告称,和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1-8月份全球精铜消费下降了2%,而2005年1-8月份世界精铜产量累计同比增长了4%:其中原生铜产量增长了4.5%,而再生铜产量增长了0.3%。

  铜期末库存确有减少,但减少的量并不多(去年8月末全球精铜库存96.7万吨,今年8月末全球精铜库存84.4万吨,一年下来才减少12.3万吨),有迹象表明这种减少的速度还会放缓。从5月以来的数据看,产需缺口逐渐缩小,到8月份已经结余8.8万吨(经季节调整后也过剩8000吨)。按照这种趋势发展,目前单月产需可能已接近平衡,甚至略有节余。对照仅79.4%(8月份数据)的冶炼产能利用率(今年1-8月精铜产能利用率平均为80.4%),我们甚至怀疑厂家是否有意在限产,所谓的紧张状况某种程度上是否是人为制造的?难道4400美元/吨的价格,还吸引不来高负荷的产能利用率?

  一种惯性的思维是,导致精铜消费短期内快速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均比较稳健。考虑现货的持续升水,以及国内外的比价关系(国内进口依然亏损),特别是技术图形的完好,“中国因素”等,仍难以对铜价下跌抱有太大的期望。

  到2005年10月底,三大金属交易所的铜库存合计为115723吨,与2004年底水平相比,库存仅下降了8566吨。2005年10月LME平均现货价格为4059.7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2814.23美元/吨增长了44.26%。考虑产需可能已接近平衡,先不论涨跌,谨防铜价在4400美元上方快速挺进后的巨幅回调,已显得相当必要。虽然区区几万吨的铜库存释放,对于铜价走势的影响是短暂而有限的,但是如果作为一种信号,伴随后期一些更为猛烈、连续的手段那就另当别论了。而铜库存最低的时候往往不是价格最高的时候。

  十年前的宏观调控,起先价格有一个小幅的回调,接着上海铜价又在国际市场的带动下创了32000以上的高价。正当人们在庆幸“市场的力量”,嘲笑“政府的干预”时,铜价已悄悄完成了牛熊的转换,从此步入漫漫熊途。但愿今天的市场不要再度演化为十年前那惊人相似的一幕。

  总之,LME铜价在4100可以说到了进入“博傻游戏”的分水岭,而4400之上就绝对不能涨了,但它标志着铜价已进入极度疯狂的区域,暴涨、暴跌都有可能。目前,铜价或已被国际投机资金所垄断,亦非普通投资者适宜参与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