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中大期货:12月1日国内期货及时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6:28 中大期货

  操作建议(一兵)

  连豆弱势依旧,缩量调整很大的意图是等待外盘对于560美分的选择情况,建议继续保持空头思维,605合约参考2490支撑,择机获利了结。棉花变化不大,整体回落寻求支撑趋势尚未改变,因此不轻易介入抢反弹操作。强麦605合约支撑位上移至1760的上方,总体预计本轮目标位在1780以上,战略沽空需等待高价出现。沪铜回补价差行情仍然落后于伦铜,在
国际市场新高叠创的背景下,保持耐心是第一位的。天胶主力603合约关键位置在16800一线,鉴于上档均线压制使得市况偏空,暂不宜买入。燃油逢高偏空操作。玉米观望。

  热点评析

  『燃料油:原油库存减少并不构成大利多 』

  周二沪燃料油在燃料油带动下反弹。FU0602报收于2949,涨23点或0.78%,持仓减2532手,持仓后移至FU0603,随着2月合约进入次交割月,该合约渐活跃已成为主力合约。现货月合约FU0512以2960进入交割,说明实际的买价要远低于挂牌价,该合约下跌无疑使现货高企和仓单稀少的潜在利多完全消失。周三NYMEX原油上涨,即期合约结算价为57.32美元/桶,涨1.45%,因新公布的原油库存大幅减少。新加坡180CST基准价跌至282.95美元/吨,黄埔现货价在于3200元/吨左右,昨大跌了50元。

  今日影响市场比较重要的因素是新一期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减少了420万桶,至3.176亿桶,馏分油库存则增加了340万桶,至1.279亿桶。短期内因减少幅度超过市场预期,引发原油反弹,但应不会持久。实际上只是炼厂将原油变成了馏分油,增加了馏分油的供应,因取暖油(轻质馏分油)的需求高峰期还未到来,不构成推高价格的足够动力;其次,从季节性规律看,2月份仍是下跌概率很大的月份,原油库存减少和价格下跌常常相伴而行。

  影响原油的因素有一些变化,本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两点,一是原油最新的持仓显示非商品净空头寸在减少,即开始平仓离场。从数据看,总持仓减少,做多的家数增加,做空的家数减少,一切迹象似乎在暗示做空基金在离场了。要注意因其净仓规模较大,不可能在短期内离场。其次,原油本轮下跌接近目标位55美元一带,本轮走势也将步入12月份,不可否认,上涨因素和风险在积聚,尤其是天气因素反复无常。

  因此,我们继续保持中线谨慎看空燃料油的思路,因为原油和沪油都缺乏技术上转势的信号。交易策略上空头不可加码,以减仓为宜。对2月合约来说,2950一带是该合约的历史平均价附近。

  『郑棉跌势依旧』

  今日郑棉合约CF603以14850开盘,小幅下探,持仓略增,而后在14820一线横向整理,尾盘报收14835,全日增仓510手。日K线上显示成交持续缩减,盘面对冲时有发生,市场总体交投清淡。

  美棉昨日高开高走,但上冲至52.83美分时多头平仓盘涌现,价格趋于回落。3月合约终盘报收52.20美分/磅,总体仍维持了窄幅盘整走势。美棉短期上行压力明显,52美分支撑后期将有可能被空方突破。

  国内撮合市场在连续下跌后成交量和订货量开始逐步缩减,市场趋于谨慎,等待突破方向。配额是影响短期走势的主要因素,近期有关配额发放的传闻和

人民币升值加速的预期令得市场做多力量进一步萎缩。棉价短期再现强势的可能较小,后期将可能继续盘跌走势。

  CF603盘跌走势会延续,由于市场交投稀少,操作上以观望为宜。

  国际瞭望

  <国际油市分析>OPEC增加库存之举有望终止油市涨势,但不会令油价崩跌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库存增至数年内最高水准的计划可能终止油市连绵不断的涨势,但不太可能令油价崩跌。

  分析师预计不会出现大笔投资资金撤离的情况,并称过去两年油价翻番一直是由需求推动的事实表明,市场将保持相对的强势。

  OPEC主席暨科威特石油部长阿尔萨巴赫本周稍早表示,OPEC正计划令库存增至可满足未来56天需求的水准,以尝试缓解石油消费国今冬的需求冲击。

  该组织此前表示满足未来56天需求的库存水准过高,鉴于9月底的库存可以满足未来52天的需求,这为大幅增加库存留出余地。

  “如果他们果真瞄准56天,那么布兰特原油对应的价格会是25美元。”Schroders的全球能源研究主管称。

  不过除了在石油市场出现崩盘迹象时OPEC会削减供给这种预期之外,分析师指出其他因为亦会限制油价跌势。

  “如果OPEC真能使得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石油库存满足未来56天的需求,油价会从当前水准下跌。不过我认为油价不会像1999年那样重挫至10美元。”U.S. Global Investors的分析师称。

  “关键是目前油市处于需求推动的周期中,这会支撑油价处于较高水准。”

  今年多数时间里,OPEC一直保持产量不坠,以努力控制住市场。美国原油期货在8月底曾创下纪录高点每桶70.85美元。

  额外的供给导致现货月原油过剩,巩固了市场呈现正价差的新格局。

  新闻聚焦

  『财经类』中国海关11月共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480.9亿元

  新华社周三报导称,中国海关11月当月共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4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1-11月累计4,793.2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今年全年税收计划的92.1%,而且目前海关税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税收总额.报导并称,今年以来海关税收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由于今年全国进口应税货值增幅大幅下降、税率下调等因素,前九个月尽管海关实际税收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年计划进度相比,一直存在较大缺口,最大时超过106亿元.为此,海关加大了税收征管及核销补税力度,开展税收稽查、打击偷逃税走私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行动。

  『财经类』多数分析师仍预计英国下一步的调息举措将是降息

  多数分析师仍然预计英国下一步的调息举措将是降息,但是决策者位拭目以待的态度表明明年3月底前降息的几率已降到不足50%.全部45位受访分析师预计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将在12月7-8日的会议上维持利率于4.5%不变. 11月28-30日的调查的预估中值显示,英国央行下一步调息举措是降息而不是升息的几率为60%,但是有关降息举措将出现在明年第一季的几率降到30%,一个月前为58%.美国运通分析师赫文表示,第一季降息现在看来可能性更小,因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担心通膨高企可能会影响到薪资需求.他预计英国央行将在5月调整利率,而不是在2月.“所以我们认为他们将观望薪资的状况.2月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可能会低于50%.”45位受访分析师中有30位预计,下一次利率调整将是在2006年将利率降至4.25%.其中18位预计央行将在第一季降息,多数人预计在2月.10位受访者选择了第二季,一位认为在第三季,还有一位分析师认为有可能在年内的任意时间.央行在8月时曾经两年来首度降息,以提振消费支出.最新数据显示,降息似乎达到了所预期的作用,央行决策者的言论暗示他们并不急于升息或降息.英国央行11月通膨报告认为经济成长和通膨面临的风险均衡,其最新的会议记录没有关于升息或降息的讨论.调查的预估中值显示明年6月底以前利率将下调至4.25%,并维持该水平直至2007年3月底.“至少在2006年中利率不会降到4.25%以下,因央行对消费者借贷和薪资通膨存在担忧.”CEBR的乔纳森称.**九人预计明年将升息**受访分析师中有九人预计明年将会升息而不是降息.这九人中,有五人认为升息将出现在6月底前,另外四位则预计升息会在第三季.“明年年初消费将增长.我们预计升息是因为经济增长重新转向趋势水准.”瑞银集团的卡拉称,他预计英国将在明年9月升息25个基点.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英国家庭支出增幅上升升至近一年来最高水准,尽管整体经济增长仍迟缓.制造业方面的数据一直表现不一,其中CIPS/RBS 10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年内最高水准,但是英国工业联盟(CBI)调查显示,11月工厂订单降幅超过预期.英国企业可能自更多次降息中获益,因为降息将减少借款成本并帮助抵消高企能源价格造成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降息可能通过鼓励支出进一步引发通膨.MPC正在关注今年年底及明年年初时新一轮的薪资谈判,以考量高企油价可能引发薪资上涨的幅度.分析师称,由于1月平均薪资数据将到3月公布,在此之前调息可能性较少.对明年年底时的利率预估值介于3.75-5.00%.其中六位分析师预计在明年年底前利率会一直维持不变。

  『农产品』亚洲大豆展望:受禽流感和运费下跌影响,升水将续跌

  受弥漫于亚洲的禽流感忧虑和海运费下跌影响,预计下周运抵亚洲的大豆升水将持续下跌。过去7天美国大豆期货一直处于跌势,主因是出口迟滞、南美作物长势良好以及全球饲料需求减少。分析师称,除非出口复活,否则美国大豆期货可能会延续跌势。中国方面,来自禽业的豆粕需求以及大豆压榨量已经因为禽流感不断扩散而受损。一些分析师表示,中国港口大豆库存可能已超过200万吨。他们补充道,如果禽流感忧虑不快速消退,那么中国大豆和豆粕需求的复苏遥遥无期。近几周中国报告称爆发了24起禽流感,并证实有3人感染此病,其中2人已死。周一,私人出口商上交给美国农业部(USDA)的报告显示,迄今为止对中国销售了11.6万吨在2005/06市场年度(始于9月1日)交货的大豆。日本方面,交易商称目前大豆需求相当低迷。大部分交易商正忙于协商1月船货。贸易商正在寻购1月从美国海湾发至日本的大豆,较CBOT-1月合约的升水为190美分/蒲式耳。 “日本升水不会有多少变化,因为豆粕需求一直受到禽流感忧虑的遏制,”一个东京贸易商说。贸易商补充道,即期巴拿马型船海运费持续下跌也给运至亚洲港口的大豆升水构成压力。目前,美国海湾--日本港口的巴马纳型船运费在43美元/吨左右,低于两周前的45-46美元/吨。本周在亚洲主要交易中,台湾糖业公司(TSC)从贸易行Agrex以269.99美元/吨购入1.2万吨美国2号大豆,成本加运费运至高雄。TSC计划在12月23日和1月6日期间从美国海湾运出,或在1月7日和1月21日期间从太平洋西北岸发货。此外,台湾早餐大豆采购协会(BSPA)高雄分会将在周三晚招标寻购4-6万吨美国大豆,若从美国海湾发货,船期在12月15日和12月29日之间,若从太平洋西北岸发货,船期在12月29日和1月12日之间。其它方面消息,中国海关总署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1日到10月30日我国进口大豆2140万吨,年比增长38%。同期,我国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年比增长64.8%,达到650万吨。巴西和美国亦是主要大豆供应国。

  『农产品』中国玉米聚焦

  过去一周里,我国玉米现货市场走势大多呈现稳定,部分地区的玉米价格继续回落。由于国内禽流感疫情此起彼伏,令人担忧近期玉米需求受损,也继续给玉米市场带来了压力。但是随着我国玉米出口活动恢复,可能会限制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周三,山东玉米报价为1160到1180元,和一周前持平,广东玉米报价为1270元,比一周前下跌10元左右。大连港口的玉米平仓价格为每吨1,200元,和一周前持平。。 市场一直担心,禽流感疫情可能损害饲料行业的需求,因为消费者已经显著减少禽蛋消费,以便减少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机会。从10月中旬至今,我国已经扑杀了两千多万禽只,以便遏制禽流感的扩散。与此同时,饲料行业的买家也尽可能推迟采购,等待形势进一步明朗化。曾有交易商估计,疫区的饲料消费量可能降低两到三成左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中国占到世界家禽养殖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家禽行业产值估计达到2400亿元以上。分析机构安邦咨询的分析报告认为,以禽流感疫情涉及10个省市来进行评估的话,中国家禽养殖业在一年内市场性直接损失在100亿元左右。出口高于预期 。不过有分析师认为,虽然近期的饲料需求肯定受到禽流感的影响,但是从中期到长期看,这不会导致国内饲粮需求受到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养禽业的恢复要比其他养殖业更为迅速,因为养鸡的周期较短,因此如果疫情得到控制,有可能带来饲料养殖业的快速反弹。此外,尽管人们减少了禽蛋消费,但是猪肉、水产品以及其他牲畜制品的需求可能相应提高,有助于抵消禽流感疫情对饲粮消费的不利影响。此外,我国近期恢复出口玉米,也为玉米价格的上涨提供支持。由于今年玉米供应充足,加上禽流感对国内玉米价格造成了利空压力,因此市场人士普遍预期中国玉米出口可能加快,以便支持国内粮食价格。美国农业部目前预期2005/06年度中国玉米出口量为300万吨,不足上年度出口量759万吨的一半。不过目前中国玉米出口的步伐显然超过了达到这一目标所需的水平。

  『农产品』据统计今年全国小麦生产成本同比增加11.7%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全国小麦生产成本同比增加11.7%,其中单位面积化肥成本提高18.4%,农户小麦单位种植收益同比下降16.6%,其中华北黄淮五省下降14.8%。

  『工业品』中国明年将调低废杂铜进口关税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翟昕近日表示,明年中国将调低废杂铜进口关税,以促进废旧金属回收行业的有序发展.翟昕称,目前中国铜矿资源紧缺、铜矿产量与铜冶炼产能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促使含铜废料的进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无序的竞争和出口国工业原料紧张,致使中国废旧金属进口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因此,有关部门计划降低废杂铜的进口关税,降低进口环节成本,促进行业有序稳定发展. 该报还指出,2006年中国可能会上调精炼铜出口关税,以抑制铜工业部门过度投资.该举措将会减少精炼铜出口并减弱来自中国的精炼铜进口需求. 今年1-9月,中国铜产量达到185万吨,同比增长18.4%,含铜废料进口量达到360万吨,同比增长30.4%,中国成为世界上采购废旧金属最多的国家.(中国证券报)。

  『工业品』中国有色金属总产量今年可达1600万吨

  中国有色金属总产量今年可达1600万吨,将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创建节约型企业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132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6%,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到1600万吨,将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今年全国有色金属的产量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幅攀升。前10个月,全国有色金属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实现利润分别为6385.9亿元、661.9亿元和424.9亿元,分别超过去年全年808亿元、132亿元和101亿元。康义预计,今年这三项指标将分别达到7700亿元、800亿元和500亿元。康义说,今年预计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由去年的32家增加到40家,预计实现利润超过2亿元的企业有20家,利润向拥有资源和运用高新技术生产的企业集中。

  『工业品』OPEC增加库存之举有望终止油市连绵不断的涨势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库存增至数年内最高水准的计划可能终止油市连绵不断的涨势,但不太可能令油价崩跌.分析师预计不会出现大笔投资资金撤离的情况,并称过去两年油价翻番一直是由需求推动的事实表明,市场将保持相对的强势. OPEC主席暨科威特石油部长阿尔萨巴赫本周稍早表示,OPEC正计划令库存增至可满足未来56天需求的水准,以尝试缓解石油消费国今冬的需求冲击.该组织此前表示满足未来56天需求的库存水准过高,鉴于9月底的库存可以满足未来52天的需求,这为大幅增加库存留出余地. “如果他们果真瞄准56天,那么布兰特原油对应的价格会是25美元.”Schroders的全球能源研究主管称.不过除了在石油市场出现崩盘迹象时OPEC会削减供给这种预期之外,分析师指出其他因为亦会限制油价跌势.“如果OPEC真能使得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石油库存满足未来56天的需求,油价会从当前水准下跌.不过我认为油价不会像1999年那样重挫至10美元.”U.S. Global Investors的分析师称.“关键是目前油市处于需求推动的周期中,这会支撑油价处于较高水准.”今年多数时间里,OPEC一直保持产量不坠,以努力控制住市场.美国原油期货在8月底曾创下纪录高点每桶70.85美元.额外的供给导致现货月原油过剩,巩固了市场呈现正价差的新格局。

  『工业品』探油缅甸 中国尝试开辟印度洋原油通道

  11月24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下属的中海油田服务公司宣布,该公司与缅甸方面已经签订了在缅甸海岸钻探石油的服务协议。有分析家指出,该协议的签订意味着长期以来吸引媒体关注的“中国大西南石油通道构想”,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海油将为缅甸探油

  三大中国石油商—————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一直争取在缅甸开展石油项目。而在这方面,中海油最先走出了实质性步伐。11月24日,中海油下属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它已与缅甸的大宇国际公司签订在缅甸海岸的钻探服务协议,协议涉及金额600万美元。中海油田服务公司是中海油的重要子公司之一,在中国算是较为先进的油田服务运营商,主要为近海油田提供综合性服务。

  据中海油田服务公司透露,这份协议的有效期为3个月,作业水深为150米。对于近海油田服务而言,这个水深已经算是重大挑战了,因此,该协议使中国的石油商获得了一个深入到印度洋深水区钻探石油的重要科研机会。不仅如此,对整个中缅石油管道而言,该协议也是一项突破性进展。

  由于协议刚刚签署,钻探进展程度还不得而知,但从中海油田平时的作业成绩来看,此次钻探成果应该能够令人满意。

  缅甸政府支持中缅合作

  11月8日,缅甸政府总理梭温上将表示,随着缅中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必将得到加强。梭温上将指出,缅中两国自古有着传统的“胞波”(缅语:同胞兄弟)友谊,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中国不仅有资源,更拥有开采、开发资源的资金和技术,因此,两国可以加强在资源开发上的合作与交流,互利互惠,使传统的“胞波”情谊得以继续发扬。梭温上将尤其对和中国在开发水利、发展能源和生产化肥等领域开展合作表示出极大兴趣。

  据中方统计数据,近年来,中缅双边贸易增长较快。去年,中缅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11.5亿美元,比前年增长6.3%,其中,两国边境贸易额为4亿美元。今年前4个月,中缅双边贸易额近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7%。而且正如梭温上将所期待的那样,中国有许多公司正在积极参与缅甸水利、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开发。中国三大石油商积极竞争中缅石油管道项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开辟西南石油通道的实质一步

  此次中海油田服务公司与缅方签订的钻探协议对中缅双方关系而言主要有三个意义。

  一是拓展了中国与缅甸两国间海底油田开发的合作纽带,加强了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

  二是为已经浮出水面的中国西南石化基地打基础。由于中国西南地区相对缺乏石油工业基础,许多省份希望以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为契机,建设相配套的石化项目,从而拥有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炼化一体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三是有助于促进中国能源安全。中国能源安全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开辟西南通道,通过印度洋,从缅甸进入云南,避免过分依附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的通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