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发改委调控之手再指铜产业 高铜价时代即将结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3:39 新浪财经

  特约撰稿 周忠

  高企的铜价于国于民都不利,其主要表现在:资金外流、货物短缺;降低国内产品竞争力,影响国内经济的运行质量;铜冶炼能力无序盲目的扩张引发行业的恶性竞争,使行业效益下降亏损。继对钢、铝产业宏观调控之后,发改委再次将调控之手指向了铜。

  在发改委预警铜冶炼过剩的同时,期货市场早已先知先觉。7日,沪铜盘面惊心动魄,铜价的下跌似乎已不可避免。

  “目前对铜行业相关的专项发展政策正在拟定中。”铜行业开始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11月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挂出铜预警文章,10月26日,在发改委召开的第三季度工交经济运行会上,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公开表示,下一步国家将调控铜产业。

  与此同时,市场层面开始对调控政策做出反应。11月7日,国家物资储备局终于不能再坐视铜价的高涨,频频在期货市场祭出大手笔。

  当日,沪铜盘面惊心动魄,上海期铜主力601合约一改上午强势,收盘时沪铜离最高点跌去了约400元每吨,CU512合约和CU601合约持仓大幅增加13000余手。据业内人士估算,午后一个半小时,国储局累计释放出约4万吨铜。 

  当空头交易者如飞蛾扑火般一批批倒在期铜市场上,当全世界看空分析师的眼镜都前仆后继跌碎在投机资金挤兑的显性库存上,牛市幻想进行曲也就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了。

  海量放存

  此番沪铜盘面震荡就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两周内大幅增加32000余吨,至64840吨之后。

  当日收盘后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持仓显示,中粮期货席位在CU512和CU601两个品种上空单陡增3817手和4155手,累计8000余手,按照每手5吨计算,该席位累计抛空期铜4万吨。长城伟业首席研究员景川分析,中粮期货席位一直被认为是国储局借以操作的跑道,因此,这4万吨铜应该是国储释放的铜库存,且今后有可能会继续增加。其中,在国内市场售出约3万吨,并另外出口5万吨铜,这有可能成为国际国内铜价跳水的导火索。 

  与以往国储释放1、2万吨库存不同,此次国储局释放的库存数量明显增多,甚至有境外媒体报道称,国储将释放出8万吨库存,这也成为近期国际国内铜市焦点。有市场人士称,如果释放大量库存后铜价下不来,国储无疑将处于被动局面,而最近国际铜价并未出现激烈波动。 

  “如果昨日市场中增加的空单真是‘国储’行为的话,那么这种行为向市场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国储’抑制铜价的决心非常坚决。”洛阳铜业期货部张雪峰称。

  低库存、铜矿生产受到罢工威胁以及铜价连创新高是过去几个月铜市场的特点。以往许多做空者由于在远期贴水的情形下放弃采取任何行,致使市场整体维持了向上的势头,国际市场基金买盘依然在维持着高铜价。据CFTC报告显示,本周铜基金净多再次增加2000手,此外现货升水稳中有升,显示基金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在铜价仍处于上升势头中敢于抛铜砸盘,表明国储手中有现货的底气。不过由于中国是铜的进口国,角色的错位是否会为基金再次逼仓提供契机值得关注。 

  看来,这次国储入场的时机选择的相当不错。

  目前,LME、COMX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即所谓的显性库存从2002年5月份超过150万吨,下降到2005年7月份的7.1万吨,创下31年以来的新低纪录。而截至10月底,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公布的铜库存合计约为11.4万吨,比7月份增加约4万余吨。

  LME注销仓单今年7月24日降低至只有2.6万吨的最低水平,至9月底回升到8.3万吨。尽管11月2日回落到6.5万吨,但仍比最低时高出许多。这表明显性库存最最紧张的时刻已经过去,库存回流日子已经到来。

  而上周,一年一度的LME年会结束,据LME场内会员标准银行(StandardBank)此间新出的报告预计,全球精铜市场下半年以及今年全年仍将处于缺口。不过铜精矿库存将大量建立,并将在明年流向精炼铜市场。一旦冶炼产能利用率恢复,2006年精铜市场将过剩26.3万吨。到那时全球精铜库存才将重新建立,铜价最终踏上稳步下跌之路。

  国储此时的抛铜无疑为铜价上涨趋势的改变增添了重重的砝码。

  鑫国联期货首席分析师薛勤分析,近期“国储”释放库存、打压铜价的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铜价处于历史高位,国内铜消费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较大。抑制铜价上涨,对于维护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有帮助的。

  瑞谷投资金属研究员王智勇指出,从市场博弈的角度来看,前期上海期铜成交一直不活跃,除了铜价的高企外,还因为投机多头没有交易的对手。“国储”在市场中抛售铜,必然会吸引这些资金入场,而多头的承接必然会削弱“国储”抑制铜价的效果。而且当国内铜价与国际铜价的价差进一步扩大后,套利资金也会不断涌入,承接“国储”的抛盘。

  长城伟业首席研究员景川表示,如果“国储”此次释放库存的行为是配合国家整体政策的话,那么其对铜价的影响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如果“国储”的行为仅仅是希望通过调节国内库存来调节铜价,那么最终结果可能不会太理想。“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对进口铜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旦国内铜价长期低于国际铜价,势必导致国内进口不足,那时国内铜价将受到紧张的供求基本面推动上扬。”

  调控加剧

  决策层显然已有准备。

  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日前向记者透露,“目前对铜行业相关的专项发展政策正在拟定中。”

  据了解,在此之前,国家物资调节中心召开了铜行业座谈会,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官员,对国际铜供求形势和期货走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会议达成共识,认为我国是铜进口大国,铜价居高不下,对我国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充分发挥物资储备调节作用,适当释放部分库存,缓解国内供需矛盾。几乎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国储天威和其他仓库铜库存大量增加。直到11月7日,中粮期货席位才首次开始出现大量空单。 

  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底能力的1.3倍。其中在建项目11个,建设总规模约115万吨,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左右,按照目前发展态势,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

  但在建、拟建项目总投资已超过200亿元,其中有大量的银行贷款。铜冶炼行业如果出现亏损局面,形成不良资产,无疑将会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受损,增加金融风险。

  贾银松在报告中还指出,目前我国铜的生产流程以铜精矿——火法冶炼粗铜——电解铜——铜加工材为主导,现状是:加工能力大于冶炼能力,冶炼能力又大大超过铜精矿的保障能力。我国铜矿山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冶炼能力的40%,而冶炼能力仅能满足电解能力的63%,三者的比例关系为1:2.5:4。截至2004年底,粗铜冶炼能力达163万吨,当年粗铜产量132万吨,电解铜产量217万吨,铜加工材产量416万吨。当年全国铜的消费量为450万吨铜(含精铜320万吨),而国内铜精矿资源和废杂铜回收提供的数量有限,还需要通过进口(包括铜精矿、粗铜、废杂铜、电解铜和铜材)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正确引导铜冶炼行业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统筹考虑环境、资源、能源的承受能力,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贾银松说,这些措施包括铜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专项发展规划;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等。“譬如国家会根据《资源法》和《环保法》制定环保政策,提高企业进入门槛,控制给企业的信贷规模等。”

  不过,目前国内一些铜矿企业的看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存在分歧,他们认为“铜冶炼发展的态势是好的”,产能的扩张是内需拉动的结果,2000年以后我国铜消费一直保持着15%左右的增长,并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铜消费国。而且铜行业不是高污染行业。铜的熔炼环节凭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装备,完全可以达标排放,无论从国家煤电油运的承受能力及环境承受能力上,还是从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上考虑,都不可将铜冶炼与电解铝等同。

  贾银松说:“在几大有色金属行业中,钢产业已经有了发展政策,铝产业的发展规划9月7日已经过国务院同意,近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而现在国家开始对铜进行宏观调控,而下一个调控目标则会是铅。”

  牛市终结?

  “国储”近期的行为对于铜价的确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随着上期所库存的增加,国内期货价格的走势明显弱于LME期铜。现货价格与国际现货价格的差价也不断扩大,10月26日,两者相差近2000元,而昨日的差额已经扩大至3200元。

  但是在中国铜价和国际铜价联动性非常高、中国对进口铜的依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国储”对铜价的调控能力面临巨大的考验。“‘国储’的调控能力是否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但是不管如何,对消费商来说,铜价下跌是一件好事。”洛铜集团张雪峰指出。 

  对于决策层的一系列举措,市场上的专业机构,正在对铜市未来的走势转变看法。

  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以前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全球精铜产量将比今年增长7.5%左右,远远高于2004年5.8%的增长率,达到1728.6万吨。而在需求方面,受主要铜消费国家经济增长率普遍出现回落影响,预计2005年全球铜需求增长率也将回落至5%,供需缺口缩减到18万吨左右。

  但2005年10月公布的最新数据却对上述数据有较大修正,把2004年供需缺口55.2万吨扩大到84.7万吨,而把2005年供需缺口18万吨修正为供应剩余20.8万吨。这种修正几乎完全推翻了前期观点,折射出专业机构对铜后市供应充裕的乐观看法。 

  虽然国内外各机构对铜市场供求平衡统计数据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平衡转化时间表上,却保持了惊人的一致:2004年是供求缺口最大的一年,2005年将逐步走向供求平衡,206年将出现供给过剩。 

  我国上海期铜报价与LME期铜报价互相关联,波动方向一致,波动形态则大同小异。如果以2001年11月8日的13620元/吨作为牛市第一大浪起点,那么,目前运行的是第五大浪,也就是本轮牛市行情的最后一个扬升浪。前面四个大浪分别是:一浪,2001年11月8日至2002年6月17日,价格13620至16570。二浪,2002年6月17日至2002年8月6日,价格16570至14640。三浪,2002年8月6日至2004年3月2日,价格14640至30060。四浪,2004年3月2日至2004年5月18日,价格30060至23110。五浪,自2004年5月18日开始,价格自23110启动至今。如果将2005年10月19日作为第五浪浪顶,那么,此浪已经运行349天,已有波幅为13980点。 

  从运行时间上看,一、二、三浪都与菲波纳奇序数(144、34、377)相吻合,只有2至6天的差异,但第四浪误差较大。第五浪运行时间如果也按菲波纳奇序数377天计算,那么尚欠28天,时间窗口将落在11月下旬。至于价格波动目标,依据黄金分割规律,37860和38530是两个重要目标价位。尽管沪铜三连图上的37090元/吨这一价格,是否是真正牛熊转折点还有待于证实,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时间和价格都到达或接近本轮牛市尾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