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模棱两可的现在与未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03:12 第一财经日报 | |||||||||
张培源认为,期货公司已经沦为交易所的打工仔。因为对交易所的这个“责难”,张培源笑言,他已成为中国期货市场不受欢迎的人物之一。“有一次,三家交易所的老总正在一起聊天,看到我走过去,都纷纷起身离去。” “市场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对于传说中的中国期货市场复苏,已经在这个行当里打拼了11年的吴雁没有丝毫欣喜。 吴雁喜欢称自己“老期货”,谈起1992年到1995年时在中国期货市场操盘的经历,他不禁有点眉飞色舞:“当时大户横行的状况我们见得太多了,我们都是跟着大户在炒。”现在,他已经是上海大陆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下称“大陆期货”)的副总经理。 最近两年,吴雁的工作开始发生一些变化。从2003年至今,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几次“巡讲”。 “巡讲”对象是各地的大宗商品生产商、加工商和贸易商,主要内容是向他们宣传套期保值。 也正是在这两年,中国的期货市场处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金额在1995年高峰时期曾达到10.05万亿元,从1996年起市场因整顿开始萎缩,每年以40%的速度下滑,至2000年,市场总交易额仅1.6万亿元,可交易的期货品种仅剩7个。 2001年年初,管理层关于“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指导方针提出后,市场开始回暖。但是,期货品种在2003年之前一直都没有增加,市场的资金容量非常有限。 2004年,市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连续推出了三个新品种——棉花期货、燃料油期货和玉米期货,这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是绝对的利好。而期货公司更愿意把这一举动理解为管理层对新品种上市的政策松动。这对期货市场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经有评论称,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是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全年交易额近15万亿元,市场资金存量超过150亿元。这已经是期货市场交易额连续3年突飞猛进。 但是,吴雁把这些利好消息看得很淡。他认为,期货市场并没有他们说的这么好。“社会上的评论与我自身的感受差很远。”在他看来,中国的期货市场仍然处于“缴学费”的阶段。而且同行间的竞相削价,令吴雁既气恼又无奈。价格战令期货公司受伤 期货公司目前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代理,收入来源除了客户保证金的利息收入外,最大一部分就是手续费。吴雁所指的削价,即期货公司以降低手续费来争取客户的手段。 手续费之争在2001年导致当年期货公司全行业亏损,亏损面达70%以上。上海良茂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下称“良茂期货”)在这一年也首次遭遇亏损,良茂期货总经理张培源表示,公司的亏损是因为同行间的恶性竞争。 尽管近两年期货市场不断转暖,期货公司的盈利也在好转,但因为手续费上的压价,期货公司的经营压力丝毫未减。 权威数据表明,2004年全国期货公司手续费降幅达20%。因此,尽管2004年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大多数期货公司的经营效益较2004年则并未有明显增长。 吴雁认为,手续费的恶性竞争是对期货市场的伤害。期货公司在历经7年的整顿之后,已是“满目疮痍”,如今又遭遇手续费的竞相压价,期货公司又变得“伤痕累累”。 证监会在期货公司第一次削价时曾经下过强制性条令,要求期货公司所收的手续费必须是交易所的3倍。但是这一条令在现实中并没有发挥过作用。 “这其实是一个矛盾。”吴雁认为,证监会出台这一强制性条令,虽说是出于保护行业的善意,但是企业都是逐利的,他们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增加收入而采取压价的方式,也无可厚非。 张培源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大连交易所的大豆期货每手(一手等于10吨)交易的手续费是4元,按照规定,期货公司每手的手续费是12元。但是如果有公司把手续费降到4.5元,也就是期货公司每手的手续费收入只有0.5元。你降不降?如果不降,那就意味着0.5元的收入也没有了。 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的赵金龙表示,手续费恶性竞争的问题,是公会成立近一年来,期货公司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他们对此也是束手无策。交易所与期货公司利益不均衡 2004年,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都不约而同地推出“返利”的优惠措施,交易量位居该交易所前几位的期货公司,将获得交易所20万至80万元左右的现金返还。 张培源认为,交易所的这一措施,在客观上助长了期货公司间关于手续费的价格战。很多公司为了获得交易所的返利,甚至放弃公司应得的手续费,而仅仅向客户收取交易所的手续费。 “这种单纯对交易量的追求,对期货市场的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吴雁表示,全国189家期货公司,面对一个不过15万亿元交易额的市场,竞争本来就非常激烈。如果交易所推行“返利”措施以后,期货公司的日子将更难过。 据了解,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其最初的运作资金均来自会员单位缴纳的席位费,现在交易所每年有几亿元的利润,作为其出资单位的各家期货公司,“反而沦为交易所的打工仔”。 因为对交易所的这个“责难”,张培源笑言,他已成为中国期货市场不受欢迎的人物之一。“有一次,三家交易所的老总正在一起聊天,看到我走过去,都纷纷起身离去。” 其实,张培源对交易所的态度,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在过去的两年里,违规操作的事件在三家交易所仍常有发生。 说到这,张培源摇摇头,“我们生的病都没有与时俱进。”在出现风险时,交易所仍然在采取一些不规范的做法来避免风险。“从市场的发展来看,交易所控制风险的能力没有多大进步。” 当然,三家交易所对交易量的“炒作”,还是对期货市场的回暖有正面的拉动作用。 不过,今年实行的返利措施,在张培源和吴雁看来,是交易所对期货公司的“施舍”。“这其实是本末倒置,我们应该得到交易所的分红,而不是‘施舍’。” 对于目前普遍利润仅在百万元上下徘徊的期货公司而言,交易所每年几亿元的利润,如果由现存的189家期货公司来分,那每家公司的利润几乎都可以翻一番。也难怪张培源和吴雁会把眼光放在交易所的利润上。清汤寡水艳阳天 南都期货的研发部经理潘辰雨分析,目前国内所有期货公司中,正常运营的公司只有50~100家,其中盈利较好的公司,不过在20家左右。“剩下的公司,除一部分能勉强保本外,其余的都基本处于停业状态,等待重组。” 期货公司在1999年和2002年已经有过两次增资扩股的热潮。不少期货公司在引进新的股东后,都把注册资金提高到1亿元以上。其中,中期公司的注册资金更是高达6亿元。 资金的大量涌入,显然与资本对市场的预期有关。2002年,期货市场开始回暖,与投资者的预期大体一致。但是,令投资者想不到的是,期货公司的回报率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高。 以中期公司为例,6亿元的注册资金,即使股东对每年的回报率要求只有5%,那也要3000万元。中期公司2004年交易额高居全国期货公司之首,达5151万亿元。 按行业内认可的标准,手续费收入为交易额的万分之一,中期公司2004年的手续费收入为5151万元。扣除33%的营业税,剩下约3451万元。如果再扣除公司的经营成本,中期公司2004年的收入最多只剩2000万元。能给股东的回报就更有限了。 张培源认为,一般的期货公司,每年的利润仅100万~200万元左右。股东每年得到的回报能有10万~20万元就不错了。更何况,按目前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在今后的两三年内,期货公司的回报率也不可能有大幅的提高。 潘雨辰坦言,南都期货的股东对公司的回报率也不满意。他们之所以仍在“坚守阵地”,完全是因为拥有这样一个金融平台会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 2004年,期货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期货公司“壳”资源的价值随之上扬。吴雁表示,目前一个期货公司的“壳”,价值在1000万~2000万元,已属历史高价。在此之前,期货公司的“壳”资源的最低价仅200万元。 也是在2004年,天道并购网上在两个月内出现了两条期货公司出售股权的信息。其中一条信息显示:一期货公司出让,现经营状况良好,控股成本低。其中联系方式显示为北京。 另一条信息显示:该期货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出让方(上海一大型国有企业)占56.67%。公司管理较为规范,资产情况比较干净。出让价格为2100万元左右。 据了解,第二条信息的交易情况已出现变化,出让方,即上海某大型国有企业对是否出让该期货公司的股权又变得犹豫不决。 此外,深圳多家期货公司在不同场合都表示了想出售股权的愿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公司股权变更的确切消息。 其实,在这轮股权变更的热潮中,出售部分股权而非整体出让的公司占绝大多数。吴雁表示,出售股权是期货公司管理层很愿意看到的事情。股权越分散,意味着公司管理层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不再是一个股东说了算。 期货公司的调整还将继续,潘辰雨认为,按照“二八法则”,只有20%的公司是真正的获益者,而剩下的80%不过是旁观者。“熬”不住的人也许会选择这个“还可以接受的价格”,从此转行。 而张培源已决定,200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再开三家营业部。每家营业部的投资预计在100万元左右,良茂期货2004年的利润也不过100多万元。张培源对市场的预期由此可窥一斑。 吴雁却对期货市场的前景“不敢展望”。他认为,市场的变数太多,而监管部门对期货市场仍然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可见的几年内,中国的期货市场很难有根本上的改变,而期货公司的好日子也将因此而延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