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中航油事件之后 期货业不能因噎废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4:03 东方新报 | ||||||||
“我已经在多种场合试图说服更多的人,包括决策层,不应该因为中航油事件而放弃国内期货市场的大好局面,相反应从这一事件看到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滞后性,如果国内的油料期货市场更发达,陈久霖能在新加坡被对手玩弄于鼓掌之上吗?这就像玩长沙‘三打哈’游戏,如果你的底牌都被别人看了,你还玩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在上周六长沙举行的中国期货市场
中航油因为看跌石油价格卖出了大量的石油看涨期权合约而亏损5.5亿美元。因而巴曙松十分担心中航油事件的影响会向着人们所害怕的方向发展:那就是为了规避操作风险,管理层和有条件参与期货市场的企业索性抛弃这个市场。 巴曙松认为中航油(新加坡)在期权交易上产生巨亏恰恰说明:对于中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大国来说,建立属于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体系并借此融入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如果我们拥有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就会循序渐进地推进市场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企业,中航油也不会输得这么惨。巴曙松感叹,“不发展期货市场的风险比发展期货市场的风险大得多,不做期货的风险要比做期货的风险大得多,因为没有进行套期保值,缺乏价格发现机制,我们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采购成本比人家要高得多,我们的很多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 期货除了作为投资工具之外,它更大的作用是可以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通过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反向操作,从而规避大宗原材料和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购销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此外期货市场还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对企业把握国际市场价格提供敏锐的工具。 “我们国家的航油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使用期货工具,往往买在了高点,高昂的采购成本最后被消化在机票上,被乘客所分担,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享受更低价格的机票。”巴曙松企图用最形象的道理来说服在场的听众。 其实与巴曙松同样着急的人士大有人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高级总监李安广也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不做期货的风险。 “今年大豆价格‘地震’,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由于没有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保值,损失惨重。2003年下半年,CBOT大豆期货价格从600美分/蒲式耳快速上涨,2004年4月达到1000美分/蒲式耳以上;而2004年7月价格开始暴跌,10月已跌到550美分/蒲式耳以下。据海关统计,2004年1-5月国内大豆进口839万吨,5-6月在CBOT大豆期货下跌前的高价区订购的南美大豆量高达450多万吨,损失超过800元/吨以上。在2004年5月国际大豆行情大跌前,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订购的大豆每船损失达2000万-5000万元,全国总损失达50亿元。如果这些企业利用大商所的大豆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完全可以为进口大豆规避风险”。 巴曙松期望记者能够告诉大家:不做期货的风险要比做期货的风险更大;因涉足期货产生问题,那不是期货本身的问题;期货市场的大好局面不能因一两家企业因过度投机导致失败而葬送。 他说,“期货只是一个工具,就像刀可杀人,也可以切菜一样,不能因为刀能杀人,就不用刀来切菜”。 新报首席记者 王文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