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0月13日伦敦铜价的巨幅下跌以及基金多头的持续减仓,铜价自9月下旬展开的快速挤空行情已经完结,但由于目前整个铜市的供求格局尚未完全逆转,特别是全球铜库存水平至今未能出现持续增加的态势,因此预计铜价在挤空余波的推动下仍有望继续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
虽然从长期看,OECD领先指标、ECRI领先指标、G7国工业生产指数、美国供应管理协
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诸多的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显示全球经济增长极可能在2005年出现放缓,但短期内包括全球GDP增长率、美国供应管理协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内的一些指标依然反映出当前全球以及美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美国、日本、欧元区的PMI持续在50%上方运行也表明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仍处于扩张阶段,至少对于短期全球铜的消费依然有所支持。而作为这两年全球铜消费的主导力量--中国,虽然宏观调控、加息等因素可能对中长期中国经济的超速增长有所制约,但能源、电力紧缺等瓶颈的存在也使得作为国内铜消费主导的电力行业短期内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十分有限,因此国内铜消费的增长趋势短期内很难出现快速持续的萎缩,从中长期看,国内铜消费未来可能更多的受到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制约而出现逐步递减,这种负面作用对于铜价的影响也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除非出现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而改变目前国内铜价与国际铜价正常的沽值),因此只有铜消费出现明显的滑坡时,铜价才有望出现持续大幅的下跌。而要真正体现铜消费的这种滑坡,我们认为目前唯一的指标只能来自于铜库存。
由于目前全球铜矿产能利用率已经长期维持在90%以上,铜矿进一步扩大产能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这将直接限制精铜产量的快速递增(精铜产能利用率目前也在80%以上)。从历史上看,铜产能的增加一般是渐进性的,特别是近两年全球铜新建产能规模非常低,无法在短期内在供应上对铜价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对于高铜价的致命威胁主要来自于消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全球铜消费的层面。
对于隐性库存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全球铜的隐性库存不会过大,并主要属于生产商库存部分,这些库存的目的也主要是针对一些长期订单而作的正常储备。从目前铜市场远期合约价格大幅贴水的角度看,很难想象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生产商或贸易商愿意舍高就低地将现货铜囤积到远期卖低价。利益的驱使永远是市场的推动力,除非这些生产商和贸易商能够通过期货市场的多头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商业方面始终是铜市场的主要空头。因此从这个层面我们应不难分析得出,目前铜市场中的隐性库存不会过大,特别是目前整个铜市场的持仓水平并不是一个较高的水平,基金多头目前的持仓也回归到较为合理的水平,挤空现象的出现并非市场某个方面的刻意所为,更多的仍是一种市场因素所导致的。
从目前持续下滑的库存水平看,短期内期望铜价出现持续大幅的下跌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尽管随着基金造势力量减弱,类似9月下旬的那种较大力度的挤空现象可能未来很难再现,但挤空行情仍可能维持,并可能持续到铜整体库存开始出现持续增加的时期,因此库存水平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影响铜价的主导因素。
从中长期的角度看,铜价的牛市显然已经步入尾声,但短期看一方面低库存水平将对铜价构成较强的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潜在利空又将制约中国铜价的上涨空间,因此我们认为当前铜价较为合理的运行态势依然是高位震荡,且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将远远超出市场先前的预期。从技术上看,伦敦三月期铜价的运行区间将维持在2750-3000美元/吨,而沪铜三月连续的运行区间可能位于26500--29000元/吨之间。(来源:和讯特约/杨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