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全国棉花市场形势分析(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14:46 格林集团

  针对今年国内棉花市场交易清淡,棉花产业风险凸现的情况,许多棉农、涉棉企业、专家和基层政府部门都呼吁,我国棉花短缺长期存在,要从当前和长远出发,建立棉花生产风险基金和预测预警机制,防范生产和市场风险,从制度上保障棉花生产的相对稳定,从根本上化解当前和未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棉花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又是纺织工业大国,棉花消费
大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大户。以今年为例,我国棉花消费、生产和出口都跃上高台阶。今年1-8月,全国纺纱量682万吨,同比增涨13.0%,预计全年纺织行业棉纱产量将达到1020万吨,原棉需求将超过700万吨,增幅达10.2%。消费促进生产,棉花播种面积在2003年扩大120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再扩大960万亩,增幅达12.5%。1-8月,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592.1亿美元,同比增涨21.7%,出口势头仍看好。总体看,我国棉花资源短缺问题将会长期存在,棉农植棉利益无法保障将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的专家告诉记者,我国纺纱量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棉花消费的动力依然强劲巨大。如果2005年纺纱继续保持8%的增量,总量将达到1100万吨,纺织需求原棉700万吨-730万吨,加上其它用棉40万吨,全社会需求原棉740万吨-770万吨,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加,推动生产的势头依然强劲。

  在这种需求继续增加的态势下,我国要积极防范来自生产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减少原棉的大量进口与囤积带来的风险。今年1-8月份,我国原棉进口174万吨,同比增长178.4%,使用外汇2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8.7%,数量和金额都创历史新高,大量进口棉对国内棉花生产产生巨大的冲击,造成目前这种国内棉价大大低于国际棉价的状况。

  二是树立正确的观念,提供充足的收购资金,并尽快启动国家储备棉收购。许多企业、专家和政府部门反映,我国棉花短缺状况长期存在,即使棉花丰收也不是资源过剩,只是缺多缺少的问题。从目前看,我国的棉花播种面积不应少于8500万亩,否则,纺织用的主要原料就无法得到保证。他们希望国家能象重视和对待粮食生产一样对待和重视棉花生产,在企业积极筹措社会资金的同时,国家能提供较为充分的棉花收购资金,缓解商业银行放贷权上划后带来的资金短缺状况。专家同时指出,希望国家尽快启动储备棉的收购,按13100元/吨的价格吸收储备,将会有效拉动价格的回升。

  三是出台合理的棉花收购最低价作为调控市场的依据。棉农认为,在经过去年棉花高价位后,今年棉价回落属正常现象,但要相对合理。他们反映,今年国家出台了粮食最低保护价,棉花也可以比照出台最低保护价。他们希望国家出台合理的棉花最低收购价作为调控市场的依据,保护棉农的利益。专家认为,从多年来的市场运行实际看,粮棉比价1:8是对粮对棉都较为适宜的比价。他们据此建议国家以粮棉比价1:8作为调控棉花市场的依据,这样才有利于保护棉农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国家棉花生产风险基金,开展棉花农业保险。我国粮棉产区双重叠,除西北以外,主要棉花产区又是粮食产区,棉花弹性面积与钢性面积各占50%。由于全国棉区分布广泛,自然灾害频率高,强度大,生物灾害的危害日益严重。只有建立生产基金,开展农业保险,才能克服风险与利益在区域之间与在产业之间的非均衡性,减轻生产和市场的压力,保持生产、收购和消费的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建设棉花生产强国,提升棉纺织业的竞争力,建设纺织工业强国。

  五是建立棉花预测预警机制。数年前,中棉所在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资助下,开展棉花生产预警预测的研究和服务,取得了成功。目前项目组已建立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和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发布《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成功预测了2002和2003年全国棉花生产和价格走势,为国家、企业、协会和棉农决策提供了适时的支持和服务。但这种预警机制的影响范围有限,尚需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