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谈判提升铜矿进口话语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09:52 证券时报 | |||||||||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矿石原料的“话语权”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2003年11月“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的成立成为我国铜冶炼企业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举措。国内六家铜业自发联手,扭转了原料采购中的被动局面。此后,国内的钢铁、铅锌等需要大宗从国际上进口矿石原料的行业企业也以此为借鉴,组建了类似的联合谈判机构。“铜业联合谈判”成为我国购买矿石原料中增强“话语权”的成功实践。
又到一年年底,铜企业原料采购的年底谈判即将开始。“今年我们的谈判形势依旧不错,稳定矿原料价格、保持冶炼企业合理利润没有问题。”铜原料联合谈判组成员田中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铜企业走向“联合” 2003年11月14日,在与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布罗肯希尔-比利顿就进口铜精矿加工和精炼费举行首轮谈判之后,占中国铜产量70%以上份额的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大冶有色等铜企业联合在上海宣布成立“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共同制定了《铜原料联合谈判公约》及《铜原料联合谈判组实施细则》,同时划出了价格底线,还对外宣布中国冶炼厂已作好减产准备。 此消息发布后对国际铜原料供货商造成了较大影响,并在之后的国际市场铜原料采购活动中,发生了有利于向采购方的转变。“两年来,进入国内的每吨铜精矿原料加工费从20美元到40美元、60美元一直到200美元,目前也保持了160美元,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谈判组工作人员田中元说。 10月20日记者采访我国第三大铜企业的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韶禄当天,恰逢伦敦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达到4000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看完行情短信,邹韶禄满脸喜庆之色已溢于言表:“期货价格涨了,我们在原料采购谈判时也可以再要求加一点铜加工费。这也是联合谈判小组成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192家铜冶炼企业实现利润计25.03亿元,比2003年增长273.8%。 田中元说:“从现在的情况看,联合谈判让我国铜企业共同尝到了甜头,目前运行情况还不错。”在“联合谈判”的运行中,我国铜企业正在走向一次空前的联合。在谈判组才成立时为6家企业加入,后去年和今年分别有一家企业加入,现8家企业每年从国外采购的铜原料已占中国年采购量的80%左右。 田中元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中国铜工业企业的联合,提升了中国铜工业企业在资源开发、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科技进步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联合”的基础尚需夯实 又到一年年底,铜企业原料采购方与矿山企业的年底谈判又将开始,这决定着年度铜精矿加工费的确定,也决定明年中国铜原料的价格和冶炼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市场有加工费走低和走高两种针锋相对的说法,但作为云南铜业集团原料采购业务和“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的一名工作人员,田中元表示充满信心:铜原料谈判组企业总经理会议已经确定每吨铜精矿的粗加费是160美元,每磅铜金属的精炼费是16美分,明年铜精矿加工费的价格令人乐观。 那么,是不是我国铜企业的原料就是一片形势大好,可以高枕无忧呢?田中元对此予以了否定。他认为,在各种因素的变化中,我国铜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是“联合谈判”不能承受之重。在高铜价的刺激下,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铜冶炼产能的扩张浪潮,原料不足这一铜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还将进一步突出,从而提升供应商的谈判筹码和话语力量。 原料不足将是中国铜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如何让“联合谈判”这一方式的存续和保证作为原料采购商的冶炼企业的应有权益?邹韶禄认为,关键是政府应抓住时机,提升铜业的产业集中度。他建议国家对铜工业的实施“集中、提高、引导”的综合措施,提升“联合谈判组”的话语权。 一是集中。制订相关产业政策,在政府指统筹下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具有发展优势的铜联合企业集团。 二是提高。提高铜冶炼行业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引导。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铜产业发展的“瓶颈”矿山开发建设上。铜矿资源自给能力的提升是对外谈判的筹码。但由于矿山投资大,风险大,回收周期长,使我国铜矿开发欠账多,自产水平低,持续能力差,为此,国家应制订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铜产业开发。(田舒斌 李自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