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 > 正文
 

北大宋国青教授认为中国因素不等于绝对消费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08:3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中秋 赵彤刚 徐晏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指出,影响当前商品价格的“中国因素”,其实质并非仅限于中国的绝对消费量,还包括其他经济体对中国影响做出的反作用。

  宋国青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因素”中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内需的变化直接
影响了进出口的变化,从而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走势。间接影响是指由于中国经济发生变化影响进出口,从而间接引起其他经济实体变化,反过来再影响中国进口或其他方面的变化。自1993年中国实施宏观调控之后,贸易顺差很快上升,这引起了东南亚贸易顺差的下降,东南亚和中国的贸易顺差是一个很强的反比关系。通过贸易顺差的变化,容易引起东南亚经济发生变化,东南亚经济反过来会对中国和全球的商品价格发生重大影响。把“中国因素”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加在一起,就会使中国因素产生更大影响力,这是可以说双重影响。因此,通过对贸易和工业情况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宏观经济变化对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而在“中国因素”中,绝对的消费量并不是很重要。

  宋国青指出,中国因素的影响有两个表现:首先是

中国经济景气引导世界商品价格。中国工业景气指数对于CRB指数有非常强的直接领先作用,这不是过去两三年才出现的,而是过去二三十年一直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某种意义上可以直接用来预测CRB指数中的金属材料价格指数、工业原材料价格指数等,对于具体的商品品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个预测有一个实践例子加以佐证,CRB指数从1995年以来一路下跌,2002年触底反弹,我们据此预测,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将有一个很强劲的复苏。事实上,具体发生时间为2004年3月份。

  宋国青说,另一个表现是中国的内需波动引导货物进出口,而对进口的影响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进口增量很大,但今年出现较大的顺差,这是内需波动的结果。其中内需的波动主要是投资的波动,投资膨胀或者受到控制就容易引起原材料进口的变化,这是一个很直观情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