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郑棉击穿前期支撑位 未来棉价走势似乎不堪重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08:36 中国证券报

  广发期货 陈菁

  昨日郑棉各合约突破下方支撑,巨幅跳水。主力合约0603跌破60日均线这一重要支撑位。后势看,现货市场疲软,增发进口配额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担忧等,都使得郑棉无法摆脱弱势状态。

  近期,郑棉市场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后经历了节后棉价的跳空高开,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后的云开雾散,发改委关于规避高棉价风险紧急通知后的快速回落。日前市场又增添了新的担忧,未来棉价走势似乎不堪重负。

  从现货市场看,今年籽棉的收购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据中国棉花网月底对11省608家农户调查显示,采摘进度大约达到98.29%,交售量占已采摘籽棉量的83.86%。甘肃、陕西两省的交售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新疆、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的交售工作也接近尾声。相比去年的籽棉收购价,今年的价格可谓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内缺口论、成本论、内地高等级棉数量有限、棉农惜售心理等等都构成了推高今年棉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中美谈判达成后,籽棉价格的反应超前于下游产品。但现货市场的压力却不可小视:现货交易清淡;棉花加工企业的资金大多被库存挤占,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停止收购;皮棉价格高企,纺织企业大多采用随用随买、低库存策略,中美协议的达成也没能给纺织企业注入强心剂,目前的采购策略预计短期内也不会有所改善。从我国的棉花加工能力看,目前已经达到3000万吨,是产量的5倍,是用棉量的3倍。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是造成收购加工成本高的主要因素,而下游企业的采购不旺极有可能造成国内轧棉企业的大洗牌,成本论也难以支撑持续的高棉价。

  现货市场的疲弱是悬在郑棉头顶的利剑,而国内进口棉配额的增发传闻给市场带来短期压力。较早前发改委已经预计2005/06年国内缺口约为370万吨,显然89.4万吨的配额远远不够。从历史经验看,进口棉配额限制不会成为纺织业难题,因此配额的发放量必然大于国内需求的缺口,剩下的关键问题便是何时增发、滑准税率做何种安排等。自上周以来,市场上风传发改委已经召集各部门开会研究了配额发放的相关事宜,预计将增发300万吨配额,初步确定仍然实行上年度的滑准税率。虽然消息出处不明,真实性也难以确定,但期货市场和撮合市场均顺势下滑,现货市场也出现一些骚动。如果属实,这一因素利空国棉不在话下。按5%的滑准税率测算,目前进口棉具有相当的价格优势。以24日为例,美棉CAM1-3/32'滑准税率下的港口提货价为14010元/吨,美棉EMOTM1-3/32'滑准税率下的港口提货价仅为12750元/吨,印度SM1-1/8'(相当于329级)滑准税下的港口提货价仅为12475元/吨,而当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为14199元/吨,可以预见,进口棉将对国内棉价形成何等大的压力。面对我国棉花缺口加大和进口激增的大好商机,国际棉商的姿态也相当积极。为缩短交货期,棉花的进口贸易方式已经悄然转变,由过去的询价、看样、签约、装运、提货等环节,改变为直接发货到中国的保税区仓库。据称目前已有大量棉花放在中国保税区仓库内,只等配额发放。而从过去三年的历史统计看,每次中国宣布增发配额都引起国内外棉价不同幅度的下跌,可见配额因素不可忽略。

  周一,包括铜、大豆、豆粕、棉花、玉米在内的多个期货品种均出现不小幅度的下跌,部分豆类合约甚至跌停收盘。增发配额的单个市场利空因素当然难以说明问题,而更多地让人联想到影响商品市场整体价格的系统性因素—

人民币汇率问题。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已频频创出新高。25日美元兑人民币现汇买入价首度跌破8元整数关口,创下自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为缓解
人民币升值
压力,25日央行首次推出人民币调期业务。而美国继续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施压。这一系列的背景事件,在商品市场上都演化成为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担忧。

  从技术上看,节后郑棉主力合约CF603已多次考验15000一线,这一线也成为强有力的支撑位,而周一走出的大阴线不做任何停留,便击穿了这一线的支撑。不仅如此,昨日期价还击穿了60日均线的支撑,使得5、10、30、60日均线全部压制在日K线上方。在击穿了这一线的有力支撑后,配合着基本面的种种压力,郑棉可能也就打开了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