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者刘其兵启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7:4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文/蔡晋荣 目前,“刘其兵”在国际可谓“声名大噪”。 自11月中旬起,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就盛传中国国储交易员——刘其兵,建立了大致15万-20万铜期货空头头寸,由于建仓价格在3200美元附近,随着铜价不断攀升和交割期的
国储从11月中旬开始,在国内已经交割、抛售和将要交割、抛售的国储铜达20万吨,加上近期将要发往LME库存的3万吨铜,国储库存释放量将达近23万吨。从近期国内铜价的走势来看,国储抛铜对于平抑高铜价而言,已取得一定效果。11月23日,国储第二次公开拍卖铜库存的当日,上海沪铜主力合约602跌幅达4%,一度带动LME电子盘下跌至4015美元/吨。但是国际铜价仍维持在4100美元/吨高位,23日LME市场在电子盘探底之后场内报价收在4090美元/吨。 惊险的市场操作 据了解,本次LME市场国储大部位空头传言的始作俑者刘其兵,由于其在国储进出口处优秀的个人能力而不断得到认可,最后被提升为进出口处主管,负责物资调节,是物资储备调节中心的“核心”交易员。然而正是他,在9月LME市场铜价步入调整期,建立了大部位的空头头寸。在国外高盛、摩根、曼氏金融等大的金融机构,对于普通交易员的授权额度在1000-2000手之间,超过则需要决策委员会的通过。而这次刘在LME市场抛售了大概10万吨的铜,另外他还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结构性期权交易,后者才是最致命的。 这种结构性期权是一种期权组合。通过在一个确定的价格区域上,同时进行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买卖来对冲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是相对的,对于同时卖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卖出的瞬间具有风险对冲作用,但随着价格的上涨,卖者只能收取到放弃看跌期权的权利金,而卖出的看涨期权随着价格的上涨,带来的风险将是无限。某种程度上这种结构性期权具有对赌的性质,投机性较强。随着LME铜价不断刷新历史高点,刘的这种操作带来巨大的浮亏。12月7日是12月份期权宣告日,21日是期权交割日,届时有关持仓情况将会公布,刘其兵在LME操作真相将会显现。而刘的这次事件将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解决问题的出口 回顾近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巨大资金亏损事件,可以看出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大量风险都是由个别交易员积累并最终释放的。1995年巴林银行里森大肆进行高风险的日经指数期货交易,结果造成巴林银行14亿美元的亏损;1996年住友商社滨中泰男妄想通过囤积库存来控制铜价,结果被市场洞悉最终导致了4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反思上述重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亏损案例,个人行为与监管不力是导致整个事件的直接原因。不可否认,上述个人均在各自的领域曾经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金融市场,任何个人都不能左右,顺应市场与风险控制永远是市场生存的“安全气囊”。首先,此次国储铜LME市场风波显现了境外期货监管的真空地带。一度被禁止的境外期货交易从2001年被国务院放开后,至今已经有30多家国有企业获得了从事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的资格,证监会也相应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监管规则。但近期证监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因为国储属于国家机构,其在境外的交易不受证监会的监管。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从事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暴露出来。由于国家储备局对于大宗商品的宏观调控和平抑物价起着重要作用,而期货交易是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但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完备的的监管制度加以规范,否则风险防范会引致风险过度。刘其兵事件也暴露出如何及时监管,监管归口问题。 其次,此次事件也再次暴露出我国经济安全的问题。我国铜消费已占据世界铜消费总量的20%,精铜进口占全年消费量的40%,今年铜精矿进口猛增40%以上,废铜进口也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另外我国石油近五年的年均进口总量是前五年的2倍多,而近两年来我国石油进口更是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铁矿石的自给率去年已下降至50%,而近两年来进口增长率也达30%以上。随着我国工业化的纵深发展,原材料资源瓶颈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原材料进口依存的提高将降低我国经济安全度等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将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还未有争夺大宗商品的话语权,因而只能被动承受价格波动特别是上涨带来的风险。 (本文作者系中国中期公司研究部研究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