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从构建系统工程入手 争夺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11:37 中国证券报

  鹏鑫期货 王定红

  最近几年,国际基础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人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对商品价格涨跌无常的无奈。中国对石油、铁矿石、大豆(资讯 论坛)、铜(资讯 论坛)等基础商品需求强劲,而中国又缺乏讨价还价能力,因而中国失去了许多利益。时下,一个时髦的话题就是争夺世界商品定价权。然而,以当前条件而论,中国欲取得商品定价权还任重而道远。

  权威数据信息是定价灵魂

  中国已经建立了关于部分商品的期货交易,无疑这在争夺世界商品定价权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然而,欲取得商品定价权还远不是仅仅建立期货交易所那么简单,更何况中国期货市场在世界期货大家庭中还是一个“幼儿”。从目前中国期货价格形成本身来说,期货价格大多时间是外国期货市场的影子,本身缺乏定价稳定性和独立性。

  在现货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尽管数量非常庞大,但基本是被动地接受外国价格,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意志。事实上,如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期货价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指导”。美国政府不断发表定期、不定期经济数据和预测报告,对商品价格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从实证统计角度来看,这些所谓权威数据并不能全部经受住时间考验,甚至有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仍不能忽视其在当时对价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可见,这些数据、报告之类的信息才是定价灵魂。

  政府政策引领价格主流走向

  一个有效率的政府,总是在适当时候通过抑制或刺激政策来引领价格主流走向,以便取得最大社会效益。如美国这样的国家,一旦认为某种商品价格不符合自己经济利益时,就会制订相关政策来牵引,有时甚至不惜启动法案。如克林顿政府时期,为了鼓励美国农民生产农产品,以廉价方式占领世界消费市场,并挤跨竞争对手,于是签署了旨在保护美国农业的高贴补率农业法案。不管国际市场价格如何,只要相关农产品低于政府制定的相关价格,就给予贴补,结果美国农产品以相对较低价格占领世界大部分消费市场。后来随着南美凭借丰富地力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农产品来和美国抗衡,这时美国又对农业法案进行重新修改。

  布什总统上台伊始,就签署新的农业法案,对不同农产品补贴进行调整,由此引导美国农业种植结构改变。2002年5月出台的美国农业新法案,这被布什总统认为“有利于保证美国农业近期和长期生存能力”。其对大豆补贴政策却一反往日克林顿政府高补贴套路,在大幅提高小麦(资讯 论坛)、玉米(资讯 论坛)等农作物补贴情况下,将大豆贷款率由5.26美分/蒲式耳降低到5.00美分/蒲式耳,以此来调整美国农产品种植结构。当时美国大豆报价在440美分/蒲式耳左右,而美国政府对大豆价格的调控目标是580美分/蒲式耳。显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适当减少大豆种植来提振大豆低迷的价格。这一改变直接导致国际大豆价格自2002年之后连续三年暴涨,CBOT大豆价格从当时的440美分/蒲式耳,一直上涨到2004年4月份的1064美分/蒲式耳。美国大豆出口量虽然略有减少,但出口收入不仅没有减少,相反却大大增加了,出口利润增长几乎可以用倍数来反映。

  尽管2004年以后,美国大豆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的第一位置被南美所取代,但美国仍以发布大豆月度预测报告的方式,调节不同时间的国际大豆价格,使南美出口量虽然超过美国,但出口收入却远不如美国。在2004年南美大豆大量上市期间,美国农业部发布的6月大豆预测报告与此前报告相比,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把世界大豆供不应求变成了供过于求。该报告认为2004/0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比上一年增加1490万吨,达到创历史纪录的8070万吨;并同时大幅调高南美大豆产量1972万吨,使全球大豆总产量达到22497万吨,比2003/04年度整整增加了3585万吨。受此利空报告刺激,CBOT大豆价格狂跌不止,从报告发布之日(6月10日)的857美分/蒲式耳,下跌到穿破500美分/蒲式耳。南美新季大豆上市冀望于搭高价销售顺风车的美梦破灭了,而且是那样迅疾。南美大豆销售从此一蹶不振,而这却是在美国大豆整整享受了半年多“高价销售”,并且“存货告罄”之后。这时的美国,甚至连自己用大豆还要到南美去进口。

  CBOT大豆价格赶在南美大豆上市前夕暴跌,完全是美国农业部大豆预测报告引导的结果。显然,美国定价策略只有美国利益,而别人是无法分享的。就这样,美国牢牢地掌握了国际大豆价格定价权。

  建立商品定价权是系统工程

  从表面上来看,国际大豆价格形成主要参照了CBOT大豆期货价格,但CBOT价格却是美国政府引导的结果。这与其说是期货市场拥有定价权,还不如说是政府拥有定价权。欲取得商品定价权,除了要建立期货交易所,要有政府政策和信息引导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因素。如果有形成权威价格的期货交易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导向,而没有资本实力,那还是不能拥有定价权。事实上,美国政府定价意图还是要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美国现有8000多家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之巨的对冲基金,这就是美国政府赖以依靠的经济力量。因为这些对冲基金投资高度灵活性,更多时间能与美国政府政策意图达成默契。谁能说得清这些对冲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是不是美国政府鼓励的结果。有人戏称:美国期货交易所是定价显示牌,美国政府是定价主脑,而对冲基金则是实现美国政府意志的打手。

  商品定价权并非建立一个期货交易所,然后来几声呐喊就可以争取到;而是在完成了实实在在配套工作,也就是完成包括各个方面“系统工程”之后才能取得。中国欲取得世界商品定价权,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突破:一是政府部门从更加务实角度制订保护国家利益的政策和法规。二是加强国内外市场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增加数据资料的客观性,让数据说话。三是政府权威部门定期发布统一口径权威信息,加强信息导向,以引导国内和国际上的投资者。四是建立强大的政府储备机构,在适当时候通过增减库存来调节市场流通平衡。五是发展商品基金,以平抑或拉动商品价格。六是加强对期货市场监管,防止价格操纵。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