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商品价格此起彼伏地迭创新高 谁主导了期铜行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13:43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颖 王耀磊

  昨天,上期所期铜(资讯 论坛)呈现出高开高走、全线上扬走势,主力合约501再度创出年内新高 。11月29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在纽约报收每盎司453.60美元,创十多年来新高。同样是昨天,纽期所原油价格在电子盘中回升至每桶50美元上方。

  商品价格此起彼伏地迭创新高,难道仅仅是不谋而合吗?当然不是。在金价、油价和铜价的一路飚升中,持续贬值的美元为其价格的上涨做出了主要贡献。在廉价美元的支持下,各方正在“大显身手”。

  廉价美元是主因。全球金融期货市场上,作为以美元计价的黄金、铜和石油面对美元的贬值,价格节节攀升。毫无疑问,这三种商品的期货品种成为了全球持有美元资产的所有者套期保值的最佳工具,同时也为金融投资者的投机提供了获利机会。美元贬值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主要不稳定因素,中国对相关原材料的需求猛增成为了近一年内的重要原因。对美国经济的担忧的确成为了基本面最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有些机构乘机兴风作浪成为了短期暴涨的最直接原因,这种暴涨会不会带来暴跌,甚至是毁灭性行情?

  大通期货的王克强告诉记者,黄金、原油和金属三大品种价格联袂创出多年的新高正昭示出本轮全球经济周期的一条主线——“结构性通货膨胀”。

  铜和石油是全球性重要工业原料,两者需求状况和价格走势是全球经济晴雨表。但如果油价涨幅过大,投资者关注的就不再是经济持续发展,而是油价飚升对未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铜也产生利空影响。

  期铜意欲何为。沪铜cu412进入交割月,市场盛传主力逼空,市场盘面显示,实际多方有强烈的收铜欲望,现货市场铜价高企至32000元。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铜价再次攀升到历史性极端高价位区域。国内现货价格继今年10月份触及32000多元的历史高位回落后,重新触及牛市顶峰区域,目前在32000元徘徊;LME三月期铜价也再度越过3100美元冲击三十多年来的历史最高价位区。

  最近现货市场波动愈加频繁,世界油价的推高,美元的走弱,无疑将拨动期铜市场的价格天平,此时市场供需关系的异动也将被巨量放大。

  有资料显示,铜目前的比价关系与国储局的市场干预不无关系,去年12月至今年7月,国储局在上期所以实盘交割的方式累计抛售大约83950吨注册铜。国储局还通过现货市场陆续释放储备铜。铜进口出现问题,现货市场铜供应出现紧张。目前远月补涨表明市场对于32000元的现货价格逐步认同的趋势。

  中国铜跨市套利交易持仓在LME成了投机空头大户,主力跨市操作盈利浸满了国内期铜投机者的“鲜血”。而中国必然进口铜的行为注定要成为国际期铜市场的买单者,可见最大的赢家并不是中国人。

  最近沪铜的大幅震荡,无疑尽显主力实力。以往国内期货市场的传闻就颇多,经常可以听到某某行业国资老大主力做庄,在现行的政策下颇有违规嫌疑。是政府干预过度还是干预过少?干预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出现巨大风险,如何化解?期货市场的规则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把一些大家熟知的灰色行为合法化或规范化,还市场本来面目。

  交易所发出风险提示。无论从美元与铜价关系,还是石油与铜价的关系看,短期内铜价都蕴藏着选择方向的可能性,再加上持仓巨量,库存较低,更是放大交易风险。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近期,上期所发出的风险警示极为必要。

  近日,上期所发布了《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铜、铝(资讯 论坛)期货合约出现单边市时的涨跌停板扩大,并提高交易保证金

  上期所11月23日发出风险提示指出,鉴于近期国际国内期铜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且该市场近期合约的持仓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风险有所增大,各会员单位应注意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保证金管理,提醒投资者及时调整持仓结构,谨慎运作,理性投资。

  至11月30日收盘,沪铜12月合约持仓量仍高达30196手,相当于1万5千多吨,沪铜12月合约将于本月15号之前交割完毕。虽然相对于2万多吨的库存而够交货,各方已将焦点再次转移到1月合约,目前501的持仓已超过13万手,而按照以往情况,活跃合约应换至远月份,但目前沪铜持仓仍集中在1月份。对此,市场各方观点各异,更有资深人士不禁联想到95年国债期货关闭前市场出现的巨大对决。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