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1:52 《商务周刊》杂志 | ||||||||
2000年垄断中航油集团全部的进口航油采购之后,陈久霖并没有就此满足。2001年12月6日,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陈久霖又一次创造了神奇。 中航油(新加坡)的上市当时并不被看好。外部环境是新加坡股市自从1998年的金融危
这令中航油(新加坡)上市的主承销商新加坡星展银行心里也没有底,有关人士曾几次询问陈久霖是否要更改上市时间。2001年11月18日,正式路演的前一天,主承销商还在提醒陈久霖,要做好最坏准备,有可能得不到投资者响应。陈回答说:“吉人自有天相。” 陈后来回忆,当时自己同样殊无把握,实在是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 但结果却出人预料。12月6日在新加坡股市挂牌的当天,中航油(新加坡)以每股0.56元的价格首次出售1.44亿股,在这公开募集的1.44亿股中,面向公众发行的1000万股超额认购高达8.18倍;面向机构配售的1.34亿股也被摩根士丹利、安联、保诚等跨国公司抢购一空,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踊跃远超预期,在原定留给机构投资者的1.34亿股上又追加了100多万股,最终中国航油成功筹集约8100万新元(合4700多万美元)。首日交易开盘,股价从每股0.56新加坡元涨到每股0.63新元,涨幅高达12.5%,成为新加坡证券所当日成交量最大、表现最为活跃的股票。 “这绝对是个意外,因为当初总公司并没有考虑过中航油在海外上市。”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原华北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至今仍对中航油(新加坡)在新加坡上市感到不解。 据他回忆,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在1997年就拿到了国内上市的额度。最初领导层的意思是整合集团优质资产在国内上市,当时被认为最有可能先行上市的是由原中航油华北公司改制而成的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航油最大的分公司,华北公司负责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航空油料供应,仅北京一地每年就有100万吨航油的需求量,以2000年的数字计算,占全国全年航油消耗量的1/5强。 据这位人士回忆,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7月登记注册正式成立——这个中航油股份是由中航油华北公司改制而成的,津京输油管道中心和中航油股份公司天津分公司的人员、资产、财务划分也已基本完成。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说到新加坡分公司上市的问题——直到2001年2月的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对新加坡分公司上市仍只字未提。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中航油(新加坡)就从国家民航总局拿到了上市的批文,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在新加坡上市。 “让总公司这么快改变总体战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的原因肯定是陈久霖超常规‘努力’的结果。”上述人士至今也不得其解,但有一点他却十分肯定,随着新加坡公司上市的风声越来越大,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上市却没有了动静。 不过一位中航油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说,新加坡公司海外上市之前,中航油集团也曾经有过双翼齐飞的提法,即一方面让其最大的分公司华北公司在国内A股上市,另一方面让负责进出口的新加坡分公司在海外上市。 但为什么最终选择由新加坡公司在海外单独上市而放弃华北公司重组后在国内A股上市,记者就此事询问中航油集团有关部门,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曾经关注中航油(新加坡)上市的一位专业人士告诉《商务周刊》,新加坡公司的成功上市与陈久霖本人的坚决推动有关,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海外上市就成为他的首要目标,而海外公司的相对独立性和其独特的成长经历使它获得了成功,并直接从民航总局拿到了海外上市批文。 “但当初的操作肯定是违规的,因为中国航油在新加坡上市并没有通过中国证监会。” 这位人士说。最新出版的《财经》杂志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他们的调查,中航油(新加坡)上市的事情中国证监会一直不知道,证监会是在2002年查杰威国际造假案时,才发现在新加坡市场有一个名气颇大的中国上市公司——中航油(新加坡)。根据当时的政策,中资公司境外上市需在上市15天内报备,而中航油(新加坡)通过民航总局拿到批文,根本没报中国证监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