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小麦资讯 > 正文
 

供需关系决定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常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17:52 世华财讯

  从04年起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有专家认为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业内人士表示,逆差的出现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与中国加入WTO关系不大。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在一个阶段内还会存在,所以粮食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大概在一个时期内还会持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日前说,0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
达280.3亿美元,首次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46.4亿美元,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

  程国强说,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从2005年开始,中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中国农产品进口压力增大。

  自2005年以后,中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每年将达2216万吨,按中国粮食口径(包括豆油配额折成大豆),则粮食进口配额数达4107万吨,相当于国内粮食消费总量的8%-9%。2006年,中国取消了植物油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对国内大豆、油菜籽、花生等生产和加工行业的影响不可低估。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指出,由于产不足需,目前,我国一些工业原料型大宗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其中大豆60%来自国外,橡胶60%需要进口,棉花30%需要进口,食糖和棕榈油也需要大量进口。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粮油市场分析人员李晓伟向世华财讯表示,逆差的出现,意味着国外大量优质农产品涌入国内,很多人担心国内农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进口产品的过多进入必然会影响到国内市场,但目前进口激增的情况并不是由产品的价格和品质引起的,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根据我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今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将呈大进大出趋势,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李晓伟认为,今后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会继续扩大。但是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与中国加入WTO关系不大。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将是一个资源进口国。

  李晓伟进一步指出,资源条件决定了国内粮食供求有一定缺口,导致大豆、小麦的大量进口。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在一个阶段内还会存在,所以粮食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大概在一个时期内还会持续。

  从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分析,高额逆差主要缘自三大农产品进出口数量的大幅变动:一是谷物类,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二是用作工业原料的棉花和糖。三是畜禽产品。

  有专家提出,应适当全面审视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首次出现的贸易逆差。例如棉花进口大幅增长,是农业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逆差的出现提示,我们固有的一些优势条件正在发生改变,国际农产品贸易正呈现新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确保我农业大国的出口优势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

  专家指出,目前出现的贸易逆差实为正常现象,应该保持一种平常心。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教授卢锋指出,农产品贸易逆差非常正常,中国贸易要保持的是一直进出口平衡,长期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贸专家程国强指出,今年全年的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的形势不可逆转。不过以后进口国外大宗农产品数量应该适度。国外的大豆、棉花和糖可以长期进口,但粮食进口不能太多。

  国内很多专家都提到了加强

食品安全在提高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性。在农产品贸易更加自由、开放的今天,各国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农产品技术标准。因此我们应尽快熟悉WTO规则,及时了解进口国的检验检疫要求,提高产品品质,使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这是企业、政府、协会需共同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须调整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让一些“非主流”的农产品挑起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大梁。在今年粮食出口减少的前提下,水产品、园艺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暂时弥补了粮食出口的不足。水海产品和园艺产品等优势农产品,成为拉动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应因势利导,发展水海产品、果蔬产品、花卉产品等附加值比较高、深加工、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优化出口结构。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