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基金搏杀加剧 期铜演绎最后疯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2:22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黄嵘 五月初的期铜市场已经失去了理性。 5月10日,LME(伦敦期铜)价格轻松突破历史高位,达到8262美元。长假之后的沪铜市场也以前所未有的天天涨停速度追赶着LME市场。据统计,今年铜期货的价格涨幅已超过了7
面对一天高达几百美元的涨势,国际基金仍在说着“中国因素”、“供给紧张”以及“需求旺盛”的故事。对此,上海社科院资本市场研究室韩汉君教授不以为然:“这种行情很难再用理性原因解释。7000美元之后的期铜市场是非理性的,这个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基金的搏杀场所。” 散户撤离沪铜市场 “我实在看不懂这个市场,价格踏上5000美元后,我便离开了期铜市场。”许多往日国内期铜市场投资者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从沪铜盘面情况来看,近期交易量也呈现出逐步萎缩的状态,“五一”之后的沪铜成交量每天只有一两万手,而之前大多在10万手左右。 从交易情况来看,市场多头主力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贸易公司,其下属期货经纪公司长期名列每日多头排名前茅。而其交易对手中已经不见了散户踪影,只有江西铜业(600362)这种有实力的大型生产商的套保盘。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贸易公司可能有外资背景。在此轮上涨过程中,该公司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同时操作,期市上不断拉高,赚到钱在现货市场上再买入铜。在去年国储拍卖铜中,这家公司便囤积了许多铜,并且在今年年初国储沪铜期货市场交割时,继续买入部分铜。 伦铜多空博弈加剧 同沪铜市场不同的是,伦铜市场并未因为价格过高、风险过大而使投资者撤离。自站上7000美元之后,伦铜市场的持仓量便逐渐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25万多手。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期铜市场现状极有可能是国际投资基金期现配合炒作的结果。从目前的信息来看,LME仓库的库存一直在减少,但自今年年初以来,有不少铜矿都称今年将增产。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今年1月份全球精铜供给盈余6万吨,上年同期则短缺2.5万吨。但这些供给盈余都上哪里去了? 以8000美元计算,购入囤积这6万吨盈余需要4.8亿美元,这对于国际大投资基金来说成本并不高。 “从这种持仓量的情况来看,本轮期铜价格的上冲,并非如很多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是前期空头平仓认亏离场。因为如果他们认亏离场的话,持仓量就应该减少而非现在的增加。”一位期货业内人士分析道,“或者是部分类似于中国国储这样的空头砍仓离场,但同时又有其他空头再次介入。从这种持仓量上唯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空头实力也非常强。多头大幅拉升,空头还在积极介入。” 这种多空对峙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住友事件中出现过。当时索罗斯所带领的基金也在铜价高位时准确把握时机做空,同时手中也囤积了大量现货铜。最后在资金实力较量下,住友银行逼空未果,被迫以高价交割大量现货铜,索罗斯因此获得丰厚利润。“现在期铜市场可能再次面临这种多空基金激烈厮杀的场面。”一位期货分析人士评价道。 期现价格开始背离 在此轮铜价上涨的过程中,“中国因素”一直被列为基金做多的首位原因。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基础原材料,电网建设、城市轨道及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均需要消耗大量的铜材。 但据记者了解,在目前的价位下,国内现货商对铜的需求并不十分旺盛。据上海物贸大厦铜现货交易场所内的一位贸易商告诉记者,过去一天一般都要卖出400吨铜左右,现在每天只能卖出200多吨,少了近一半。 “主要因为很多现货企业觉得铜价太高,另一方面下游产品未涨价,现货商买得越多亏得越多,所以不愿意再购入更多的铜了。” “现在现货的价格要么是持平,要么是贴水(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一位现货商介绍,“现货市场贴水说明现货需求并不足,因为国内对铜的需求已经被如此高的铜价抑制。” 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认为,铜价上涨已经不能再用基本面解释。他指出,今年一季度国际铜价上涨41%的同时,中国铜进口量同去年相比减少了19.4%。目前中国需求完全不像基金所描绘的那样。 “从理论上讲,对于任何一种原材料的需求都是无限的,而某种原材料的供给却是有限的。”韩汉君教授分析,“如果一味强调这种潜在需求的话,那么任何基本面分析都没有意义了。价格应该反映现实需求和供给。” 对此,江铜董事长何昌明日前也指出,中国去年的金属铜供需基本平衡,这两年铜价持续上升,主要受期货市场影响。“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铜价仍会保持较高价格,因为现在期货市场主导了铜价。” 同时,国际锻铜委员会(IWCC)对飞涨的铜价也发出抱怨,称其会员可能不再以LME铜价为定价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