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通货膨胀苗头日益突显 期市资金弃金属转农产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21:43 中国经营报

  作者:黄杰

  北京时间5月25日,伦敦期铜又跳下了8000美元的高台。此前的5月24日,伦敦期铜在指数基金、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等一些技术型基金的推动下,刚刚重新站上了8000美元/吨。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期货证券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分析说,本轮由期铜主导的全球商品期货市场大演“过山车”(指期货价格短期内暴涨、暴跌走势)的潜台词是,在通货膨胀前夜或者通胀过程中,国际大财团、基金手里攥的往往是资源、商品。

  而此前“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取向刚刚出现急转:他对金属商品市场的极度投机行为表示十分担忧,并且坦承正在抛售金属期货,大量买入大麦、玉米、大豆、棉花、橡胶、白糖等农产品,而这与鼓吹糖价还要涨几倍的罗杰斯不谋而合。

  期铜遭遇第二波“过山车”

  期铜在经历了持续的暴涨之后,5月22日,令分析师们揪心的时刻到来了。受隔夜伦敦期铜大幅跌落行情的影响,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在期铜带领下一路向下,期铜0608主力合约较前日“暴跌”3090点,收于73920元人民币/吨。

  旋即,大多数早已难承心理重压的金属期货分析师判定:牛市已见顶,见好当收手。他们认为,从3月初的每吨4万多元一路攀升到8万元人民币,“铜牛”的疯狂属性已经演绎完毕。某期货分析师就认为,金属期货前期涨幅过大,涨速过快,投资基金获利平仓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她认为至少在短期内,金属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但他们显然忽略了4月底有色金属曾经大坐“过山车”的事实。在今年4月,受国际基金大举进出的冲击,国内外期货市场急剧震荡,期铜价格就曾经大坐“过山车”。沪铜更是受央行加息27个基点的影响,于4月30日暴跌3840点。

  “全球经济没有出现衰退迹象,中国、印度两国对金属的需求依然强劲,因此金属价格会在适当的场合重新上扬。”国金证券金属分析师李追阳表示,“过山车”迹象说明多空观点极度不统一,分歧加剧,市场走向更加难以预测。

  泡沫正在被吹大

  多位期货分析师表示,全球步入加息时代迹象已经趋于明显。至少在美国,一季度GDP年增预计高达5.8%,为2003年三季度至今最高增幅,这预示通过美元小幅加息后,美国各行业经济复苏明显。

  “通货膨胀与全球经济向好并不矛盾,目前世界范围的通胀势头已经很明显了。” 中粮期货经纪公司资深分析师、交易部副经理杨英辉分析说,在石油价格不断高企的刺激下,所有商品泡沫都在加剧,这已经充分证明通胀苗头已经显现。

  “经济看好意味着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经济泡沫将加剧,这给通货膨胀提供了良好的滋长温床。”胡俞越表示,国际资源体系重新配置、分割的大幕已经开启。

  发达国家地位强势,对各类资源处于相对控制状态,而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的发展需要资源,且资源普遍缺乏,在这种背景下,欧美等强势经济体对包括铜在内的所有资源以及商品具有非常强烈的占用欲望。

  “资源从来都是为强者所把持,这种势头近年来愈演愈烈,甚至发达国家在近乎疯狂地抢占资源,他们希望在资源体系重构过程中,通过资本的力量占据有利地位。”杨英辉认为,这恰恰说明全球通货膨胀风险正在加大,而国际资本通过把持资源,不但可以规避投资风险,还可以把持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一轮热点:农产品?

  “期铜跌时,众商品(除农产品)俱跌,期铜涨时,众商品蜂拥再起。但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期铜将逐渐失去龙头作用。”某期货公司高管告诉记者,金融属性决定了铜价必将暴虐异常,大起大落走势更会成为家常便饭。

  “在通货膨胀迹象日渐显现的时刻,世界各国政府都会致力于规避通胀浪潮来袭,而此刻,铜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显然不再适合领衔整个期市。”杨英辉分析,巴菲特毅然选择农产品作为投资主体的判断,也正是基于如此认识。

  事实上,今年1季度我国铜产量明显激增,增幅达10%以上。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铜业部资料显示,通过对铜冶炼企业和相关加工业等企业的调控,我国对铜的依赖度虽然没有减弱,但短期不存在供应过紧。

  与此同时,大豆、白糖、小麦等农产品在期铜暴跌时并没有出现暴跌,相反却在温和上扬。

  期铜已如脱缰之马,诸家基金显然不会一如既往把宝押在铜的身上。杨英辉表示,“从投资保值的角度看,没有比农产品更安全的保值工具了,民以食为天,即便钱再不值钱,面包和牛奶永远是好东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