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机构看盘]长城伟业:国际铜市有所下滑,受获利回吐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08:38 文华财经

  国际铜市场在昨晚的交易中自高位有所下滑,市场受获利回吐的影响.全日交投淡静.现货升水的不断走低也对市场有所打压,35美圆的升水是两年来的低位.美国零售数据有所回落也令买盘受到了一些打击,昨日公布的红皮书调查显示美国3月商业零售销售月降3.2%.铜价在上冲之后,尾市缓缓回落.

  

  笔者继续坚持国际铜市场强势运行的观点,铜价在上周末由于基金的清盘使得铜价大幅回落,在短短的一个交易日后,新鲜买盘令铜价快速走高,说明市场的做空力量仍然较为有限,通常来自多头的回吐.而这种情形没有改变,市场的强势运行亦难改变.

  

  市场相关消息:

  

  瑞典博利登矿业公司(Boliden)表示,由于尾矿场扩建计划未能获得法院批准,预计2007年以后公司。 铜矿和锌矿产量将小幅下跌。 公司称,环境法院在3月24日作出决定,否决了公司尾矿场扩建计划,称该计划和今后矿区生产并不适应。博利登矿业公司称,预计2007年第一季度,矿区产量将从目前水平下跌约10%。

  

  智利国有铜矿公司(Codelco)首席执行官表示,在积极扩张产能的同时,公司应当注意控制成本大幅增长。 他称,虽然铜价大幅上涨,触及每磅250美分的新高,而且2005年国有铜矿公司利润高达50亿美元。但未来几年,公司面临的形势将十分艰难。公司必须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尽力削减成本。 过去六年,公司总成本上涨了20%,引发了上个月一场政治争论。批评人士指出,如果不是铜价和钼价大幅上涨,国有铜矿公司经营早已出现亏损。由于矿石品位下滑,未来几年下属铜矿的生产成本将出现上涨。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表示,预计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3%,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8%.中国

证券报周一刊登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指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弊端将在2007年充分表现出来,因而国民经济增速回落,进入调整期的可能性较大.预计2007年中国GDP增长8.8%,分别比2005年和2006年回落0.9和0.5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5%,比2005和2006年回落0.4和0.3个百分点.报告认为,展望今年和2007年,中国投资率仍将保持40%左右的高位,贸易顺差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不大,居民消费有望继续在12%-13%的较快区间增长.

  

  高盛称1至2月中国月度指标势头强劲,预计中国央行在未来1至2个月里收紧货币政策及

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很大。高盛所有权指标暗示中国消费增长非常强劲,近期仍将保持强势,虽然1月及2月指标强劲可能受到农历新年的扭曲。

  

  在铜价的不断上涨过程中,供应始终没有得到大幅的增加,全球矿产投资的长期严重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而现有产能的问题也制约了生产的扩大,成本的提高应该是其原因之一,智利国有铜矿公司(Codelco)披露的铜矿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公司虽然利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显然与铜价的上涨幅度而言,显得不足.随着矿石品位的下滑,成本将继续上升.如此,铜矿的生产将难以避免的受到影响.”中国故事”仍然是市场所关心的重点,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对今年中国CPI的增长2%让市场看到了消费环节对基础原料的吸收消化能力,居民消费将继续保持在12%~13%显示消费的强劲增长势头没有改变.对于今年中国的经济运行,高盛认为前2个月增长势头强劲,月度指标继续上行,显示

中国经济运行速度较快.消费仍然强劲.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对国际铜价带来巨大的支持.铜价在基金新的财政年度开始的时候再度受到基金的青睐,昨晚出现的应该属于正常的获利回吐,市场的强势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库存的不断减少,现货升水却不断走低,这一点始终是近期难以解释的现象,在铜价的上涨过程中,市场不得不面临现货的问题.技术上看,铜价在又一次大幅上涨之后出现的小幅回落没有改变其上攻的运行构架.趋势系统继续引领铜价向上方延伸.铜价在消化了短线获利筹码之后,将继续上行.(景川)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