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期货惊魂金属股踌躇 后市仍有机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6: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方 原

  北京报道

  周一夜间,美国新任联储主席贝克南发言,即使经济放缓,也不会忍受通胀继续蔓延,市场对于贝克南讲话的解读是,6月底美联储又要加息了。

  业内人士分析,受以上消息影响,国际基金一时纷纷从金属市场撤资。最近三天里,伦敦铜(资讯 论坛)冲上8000美元/吨后报收在7850元/吨附近;伦敦铝(资讯 论坛)价报收于2572美元/吨。6日,上海铜涨停,而7日却再次跌破了7万元大关,报收于69600元/吨附近。

  金属期货剧烈波动还将持续多久,与之相关联的金属股又将走向何方?

  谁在搅动金属价格

  按照业内分析,国际基金的炒作至少使有色金属的需求放大了一倍。 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期货业务部首席分析师张荣辉说:“根据2005年全球最大的一家对冲基金Man Financial(曼氏集团)的对冲基金数据表明,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交易量中63%以上基本上是资金做出来的。2005年,铜持仓量中光指数资金这一项就基本保持在25%到30%。”

  记者日前从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曼氏集团提供的一份数据了解到,目前参与伦敦金属市场交易的主要有对冲基金、共同基金、宏观基金、指数基金等,资金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其中仅对冲基金的资金就高达400亿美元,目前铜市中一些控盘基金就是对冲基金。

  另据巴克莱银行预测,到今年10月份,美国公共基金投入到商品市场的资金额将高达49亿美元,增幅将达7%。而据麦格理银行预计,2006年全球指数基金在商品市场的投资规模还将增加400亿至1200亿美元,其中80%将来自退休基金。

  随着着更多资金的进入,金属市场的风险日益凸现。国际投资基金在金属价格处于高位的时候,往往亏盈难料,进退也在瞬间。 一位分析师透露,“一些基金亏损很大,美国一家对冲基金,据说它有30多万吨的空头被迫斩仓。”

  经过对今年几次上上下下的行情分析,观察人士认为,由于目前金属价格已经难以用供需关系有效解释,投机资金操作行为成为金属价格剧烈波动的主因。

  对此,LME认为“金属期货波动性正越来越大”,巴克莱资本国际的报告也显示,铜价大幅波动行情仍可能继续,远期合约曲线反映出隐含波动率大幅增加。

  LME交易员和分析师一直重申,高价格和高风险已经影响了LME的传统交易,基金已经成为金属价格的主要推动力。

  金属股后市仍有机会

  目前金属期货的波动,再次引起国内

证券界密切关注。国信证券研究所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几天商品市场的波动,必然引起金属股的恐慌,A股市场近一个月来的变动对此已证明。”

  自5月16日起,以G鲁黄金(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股连续暴跌,多数有色金属股跌幅超过30%。虽在5月24日全线反弹,但是5月25日再度大幅下跌。5月26日大盘出现强劲反弹,但有色金属板块反弹力度明显不足。这种情况与近期国际有色金属价格连续回落关联很大。

  上周,G中金(资讯 行情 论坛)下跌28%,使多只重仓持有该股的基金净值受到拖累。此外,除G中金外,G宝钛(资讯 行情 论坛)、G鲁黄金、G包铝(资讯 行情 论坛)、G锡业(资讯 行情 论坛)等曾经令很多基金赚得盆满钵满的有色金属股也都急跌,一周跌幅13%~至15%间。

  据业内人士透露,最近几天,随着期货市场急促波动,

股票市场上也风云又起,一些基金开始抛售有色金属股。“5月中旬以来,在有色金属股加速上涨的过程中,不少主力机构已经减持了有色金属股。”

  记者日前联系几位基金经理,他们都表示了对金属市场波动的担忧。但他们同时表示,从金属股退出的基金,目前还是少数,主力机构不可能从该板块全面撤退,因此有色金属股后市仍有机会。

  一些基金认为,即使主力机构打算从有色金属股上全面撤退,在牛市中,也不会在有色金属股连续回调时不计成本地减仓,有色金属行业的前景依然比较乐观,价格不会长期下跌。

  一些证券界人士分析表示,从企业的盈利来看,短期的价格波动无碍业绩的长期增长,且对于目前拥有矿山资源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锌类资源公司)股价并未高估,因此,金属价格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国内金属股将在良好的基本面下进行自己独立的行情演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