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预测:分析师眼镜为何不断跌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 09:46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程远 发自上海 为什么过去几年全球的石油分析师一直看走眼? 根据彭博社对25位石油分析师的调查,去年他们对油价的预测均价为每桶40.33美元,实际为56.67美元;他们预计2004年均价为26.81美元,实际为41.40美元。
数据看下来,他们对油价的预测都过于保守了,近两年的预测和实际要相差20美元,也就是40%~50%(2004年差54%,2005年差41%)的误差。当然,还有一些分析师看空,完全预测反了。 冷静下来,恐怕并不是那些石油分析师的预测模型不好。只是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在全球的石油市场上,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太多、太复杂,分析师的模型里看到了这个因素,却难免忽略那个因素。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忽略的或者说忽视的因素都影响着油价走高。 在过去几年,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发展,使得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而且基数越来越大。 石油仍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形式。根据BP所作的统计显示,全球年能源需求从2000年前后的等同90亿吨原油水平,到2005年发展到等同100亿吨原油水平。根据统计,全球石油消费量从 2000年的日均7500万桶左右增长到2005年的8300万桶左右,增幅为10.7%。 石油需求的稳步增长,促使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首的产油国开足马力增产。OPEC目前日产石油约3100万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本来,需求的增长在OPEC等产油国的努力下,可以达到供需平衡格局。不过,近两年的“天灾人祸”使得这种供需平衡极度脆弱,墨西哥湾飓风和一些主要产油国动荡的局势使得原油的供给时常面临中断威胁。而OPEC内部对于增产的意见不统一,也导致了市场对其增产能力产生怀疑。 众多不稳定因素,被刚好需要规避美元下跌以及通货膨胀风险的国际基金逮个正着,各类基金不断介入原油期货市场,不断搅动着油价。 这样看来,影响油价的因素众多,且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大家看法一致的是,这些因素多数仍朝着有利推高油价的方向变化。 原油需求方面,一般的看法是,今年全球的经济增速虽然会放缓,但对能源需求的拐点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指望全球经济出现大衰退来减少原油需求是不实际的。而且,原油替代品的使用仍有一个过程。原油需求仍将在2005年基础上小幅增长,但增幅可能会减小。 可以设想,影响原油供给的因素可能会超过2005年。这从年初的形势可见一斑。伊朗核问题短时间难以和平解决,内贾德的强硬使得伊朗问题将成为今年中东的一枚炸弹。伊朗是OPEC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目前的日产量约为391万桶。如果联合国对伊朗采取经济制裁,将加剧石油供应紧张。而且,如果伊朗问题摩擦不断,对油价的支持作用将是长久的。 作为OPEC第三大产油国的尼日利亚,在年初也传出对石油产量不利的消息。因尼日利亚主要产油区的人们对贫困不满,当地武装分子袭击了壳牌公司的产油设施,并扬言发动全面攻势,势必影响供应。尼日利亚目前日产原油大约250万桶。这一因素将持续多久不得而知。 气象专家预测,2005年美国墨西哥湾出现的飓风还将在今年重演,并且会更强烈,这无疑将再度被基金利用而推高油价。 不过,伊拉克局势可能会在今年稍微缓和,石油出口将得到部分恢复,从而成为石油供给增长的生力军。这将是抑制油价的一个好消息。目前,其日产量在155万桶左右。 因此,今年全球仍将被迫接受高油价。 在今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拐点;原油供给因伊朗局势而不确定性增强;经过几年的上涨,基金在大宗商品领域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这种示范效应也会引来更多资金的介入。不确定的基本面遇上肯定增加的资金面,2006年原油市场将注定是剧烈变化,而价格又是不断走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年底的时候,彭博社调查的25位石油分析师给出看高油价的预测,他们认为今年第一季度纽约原油期货均价为60美元,全年均价将在58美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