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能源短缺和产能过剩难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1:56 第一财经日报 | |||||||||
韩晓平 在传统发展观的思维定式下,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商品供应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综合能效是一对矛盾。“九五”期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下滑,加之“八五”期间的建设失衡,使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煤炭价格大幅度下跌,发电厂设备利用率严重不足,银行贷款出现大面积坏账等问题。
新一轮产能过剩面临不同的金融环境 虽然最终我们战胜了困难,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各种刺激能源资源消费的政策,尤其是“鼓励用电”,鼓励发展高耗能产业等措施。加之电力改革初始,改革目标混乱,一味强调“电也是商品”,致使高耗能企业发展陷入失控,鼓励用电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政策出台。这一导向不仅导致了“十五”能源供应的紧张、能源项目建设失控、煤矿事故频发等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电力改革等重大政策的方向,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之间形成了错误的“发展观”。 各地政府和企业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特别是电力供需瓶颈,大力建设电力项目。2003年全国新投产的装机容量为3484万千瓦,2004年投产达5055万千瓦,2005年预计完成装机7000万千瓦,全国发电能力有望突破5亿千瓦。除上述已投产机组,从2004年1月到2005年7月经国家核准的电站项目为1.21亿千瓦,而未经国家核准的电力项目究竟开工建设了多少谁也无法搞清。“十一五”电力产能过剩将难以避免,而且过剩的幅度将可能大大超过“九五”。 “十一五”将要面对的产能过剩与“九五”期间的环境完全不同,首先,向这些“过剩”产能提供建设融资的商业银行已经纷纷引进国际战略合作伙伴,逐步在海外上市,不仅中央政府将难以再控制,任何国企造成的坏账将必然被“追索”,而且可能是几个上市商业银行联手行动,根本没有“东墙”可拆;其次,我们不能再靠鼓励用电和发展高耗能来消化多余电量,来保证能够发电,能够还钱,因为我们不能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努力付之东流。 在“九五”产能过剩期间,一些政府部门为了让国家投资的大型火电厂能够发电还钱,曾经将节能环保的热电联产和节约资源的综合利用电厂与“小火电”相提并论,一并进行遏制。尽管这一轮的产能过剩还没有到来,建行、工行、中行等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对节能产业痛下杀手,相继发文禁止各地分支行再向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提供任何贷款。银行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将这些国家一再支持鼓励的行业列入必须全线退出的“高风险行业”。显然,银行对于各级政府在产能过剩后,能否坚决执行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缺乏信心。 加快市场建设明确供需双方责任 造成能源短缺和产能过剩的症结是市场建设的不完善,由于电网的极度垄断,导致电力供需双方无法进行交易,无法相互承担责任,供需信息被割阻,用电一方由于担心万一用电容量没有着落影响招商引资,就拼命夸大需求;而发电企业只要有人肯借钱就拼命跑马圈地,全力扩展企业产能规模;银行盲目迷信央企省企总会有人救驾,“闭着眼睛”贷款;而作为“总买家”和“总卖家”的电网,既不需要承担“拉闸限电”的责任,也不需要面对电力过剩的困境,有电没电都永远是最大的超级赢家。发电公司不能与电力用户直接签署长期供销协议,而与电网的协议既无电价,又无电量,根本无法锁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无法确定燃料需求,就不能与燃料供应企业与运输等企业签署长期协议。产业链条无法一环紧扣一环,风险无法进行合理传递,这种利益格局必然导致不是过剩,就是短缺。只要这一机制不改变,他们就可以将责任推卸一空,就可以让国家和消费者没完没了地埋单。 2005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其实,这就是中央为我们彻底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只有坚持深入的市场经济改革,设计交易模式、建立交易平台和规范交易行为,将中国的能源、资源与环境全面推向市场,才有希望从根本上终止这种恶性轮回。 只有加快市场建设,建立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易平台,鼓励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协议机制,我们才有可能在下一阶段一旦出现的产能过剩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高效利用能源、有效节约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技术和措施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不是成为“牺牲品”,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能够得以贯彻执行。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效拉动内需 其实产能过剩并非坏事,可以使我们国家从容地通过供需双方的长期协议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那些建设不合理、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供能差和终端能耗高的项目,通过市场手段提高总体系统的能效标准。过去,不管你的项目是否合理,终端供电能效究竟是多少,只要混入电网的一笔糊涂账,就成了好坏大家一起担。如果是供需双方直接交易,电网只是根据输电距离和电压等级收取服务费用,需方可以根据价格、电量与合同周期选到最佳的供方;而供方可以根据需方要求进行最佳资源配置,可以与上游的燃料供应企业、运输机构签订长期稳定的协议,可以获得利率更低的信贷。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坚持正确的电力改革方向,放权给买卖双方,让市场来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的产业结构会拉动优化的需求,在许多发达国家节能服务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公司来帮助企业和区域提高能效,进行能源需求侧的管理经营,优化能源结构。发展这一产业不仅可以实现节能和优化用能结构,提高供能企业综合效益,还能大量增加就业,完善城市功能。 中央确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新目标是一次将根本改变中国人的观念、生活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新的发展抉择。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的严峻制约,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我们今天的发展模式,将会贻害子孙后代,将会使中国的崛起化为泡影。反躬自省,中国又一次到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