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滚动新闻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国储抛铜是个药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10:01 证券时报

  能否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调节供求关系的关键

  大通期货 文竹

  作为最大的铜进口国和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中国政府每一个对市场的调控举措都必然会受到经济合作伙伴和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1月16日、11月23日和11月30日国家
物资储备局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均匀地在国内市场拍卖现货铜的行为无疑具有浓厚的政府调控色彩。

  国储第三次抛铜时,市场的表现与前两次截然相反,沪铜大幅上涨并创出新高,面对市场的表现,国储局在12月1日又发布公告称将于12月7日(本周三)第四次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2万吨国家储备铜。对于国储的行动赞扬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无论赞扬也好,反对也罢。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储”因素都将成为左右铜价的主要矛盾,弄清这一事件的性质无疑对把握铜价走势至关重要。

  国储局的身份和持续拍卖储备铜的政府调控性质是非常清楚的,但由于媒体将目光集中在一个神秘的失踪交易员“刘其兵”身上,于是许多人将国储抛铜事件与“

中航油”相提并论。笔者以为,将国储抛铜的原因解释为“为了减少境外期货市场的空头头寸损失而拍卖储备铜企图打压铜价”是错误的,政府为了挽回个人的交易损失为目的采取一系列调控市场价格措施的看法显然是可笑的。

  国储抛铜的行为与中航油事件不具有可比性,倒是与今年8月份美国遭受飓风袭击后释放原油战略储备的行为是同一性质。尽管一个是由于天灾,另一个是由于人祸。只不过调控之后市场反映的结果不同罢了。美国在释放原油战略储备后国际

原油价格应声而落,而国储拍卖了三次储备铜,国际铜价反而火上浇油涨得更猛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在于动用储备物资平抑市场价格实际上起到的是政策导向性作用,政府自身不是市场的主要“经济主体”。单依靠政府的储备调节是不能够真正改变供求关系的,政府调控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达到使价格和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目的。政府储备的买入和抛出行为实际上只是个“药引”。就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一样,其最终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府投资能否引导私人投资扩张从而推动经济真正步入上涨。美国在8月份动用战略原油储备之后,不但有20个国家跟随其后释放政府储备,而且商业机构也受到了政府引导增加供给减少消费,原油的供求关系因而真正改变,价格开始回落。而从前三次国储抛铜的行为来看,显然是国储并没有达到引导市场参与主体跟随政府采取一致行动的目的。所以铜价短暂下跌后失去了后续抛压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

  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无论是商品市场、

证券市场,还是外汇市场,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在一击不中时会有配套措施出台进行补强,多数情况下连续的组合性政策调控都会实现政策预期目标,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政府在可运用的资源穷尽后市场压力顿失出现与政策企图相反的异常剧烈上升或者下跌。如1992年英国政府干预英镑失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各国政府干预汇市和股市失败后的市场表现就是如此,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政府信誉的丧失。

  国储的调控还没有结束,还不到最终下结论的时候,第四次拍卖铜的公告意味着调控还将继续。投资者在关注国储抛铜对市场影响的时候重点应放在,市场的参与主体能否被政府的行为引导。一旦出现商业机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跟随国储一道开始抛铜,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否则如果只有国储在抛,无论抛多少都挡不住铜价上涨的步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