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 一个孤独求败者的非常人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6:53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 |||||||||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寻求对手,武艺逼人……这是武侠小说中孤独求败者的英雄形象。然而,英雄并不是始终和胜利划等号的。别号“孤独求败”的蒋锐,创业路上同样充满了甜苦和喜忧。只是当面对失败时,英雄作为一种品质,更体现出其不同凡人之处。 >> 本报记者 姜 楠
- 人生“三级跳” 1992年,时年36岁的蒋锐,终于经受不住海南房地产热浪的诱惑,离开了工作12年的国营大企业,放弃了月薪1200元的工程师待遇,从辽宁奔赴“天涯海角”。 然而,海南的房地产梦并没有给他带去想象中的那种淘金生活。“在那里,圈一块儿地是容易的,但这就如同挖了一个洞,无底的洞,不知何时是尽头,不断地扔钱下去,还听不到声音。”眼看着自己的血汗钱白白流走,他再次选择了离开。 这次离开,使他有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行业——期货业。 当时,国内知道“期货”这个词的人还不多。他虽然只接受了老外几个月的培训,却无意中成了国内第一批期货从业人员。培训结束后,他先后在中期公司等机构实习,获得了一些实盘操作经验。 “在辽宁海湾国际期货公司做咖啡那次可以说获得了暴利,够一个高级工程师过10辈子的。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坐我对面办公桌的高工退休时说的,他把自己工作一辈子的所有收入加在一起也就5.8万元。而我们那一次交易就净赚了他10辈子的钱还不止。”蒋锐兴奋地回忆说。 渐渐地,蒋锐在圈里有了比较不错的口碑,于是有人请他去做顾问。 “那是一个有115名经纪人的期货公司。当时公司处于客户保证金亏损10%的状况。”蒋锐说,他进入那家公司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改变了保证金亏损的局面,而且公司效益实现了翻番。 之后,蒋锐又进入成立不久的北京商品交易所,并有幸参与和经历了“3.27国债”事件。“那次啊,走出那间小屋,我感到深深的恐惧。”蒋锐用东北人那特有的语调感慨地说。 “自己作为局内人,可以毫发无损地享受胜利的果实,而市场中的其他人呢?有多少人因为做错了方向而一文不名,甚至倾家荡产,锒铛入狱,从此改变了生活轨迹。”想到这些,他没有了一丝一毫胜利者的快慰。 而这,正是蒋锐后来成为公共投机行为研究实践者的缘由。 - 证券投资的“粉丝” “3.27国债”事件击垮了赫赫有名的万国证券。当时,地球的另一边尼克-里森的失误也搞垮了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这一系列事件给蒋锐极大震动。 这些机构资金实力雄厚,研发力量强大,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几乎无出其右者。但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机构毁于一旦?蒋锐深思后认为,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产生投资风险的最大因素,而市场中各种性质和传播途径的消息满天飞,给投资者带来的伤害和各种损耗,是导致他们判断失误的根源。虽然主力机构消息灵通,但恰恰也是这些消息对他们的决策产生了误导。因为市场也是商场,间谍、反间谍、谣言、烟雾等等,各种手段应有尽有。 蒋锐认为,一个理性的市场,真正对市场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应该是基本面,这是决定市场大方向的因素;其次才是主力的举动,这是改变市场局部运行轨迹的力量。但是,在大趋势不变,也就是基本面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机构筹码的进进出出和搬运堆积不是小数量运动,不应该是没有痕迹的。 然而,大多数投资者身处一个嘈杂的环境中,耳边充斥着各种声音,足以扰乱投资者神经,使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屏蔽掉这些噪音,把市场中的交易客观地显性化,从而使他们做出比较理性的决策,回避不必要的风险呢?而且,一旦决策失误,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与纠正,避免更大的损失呢?”蒋锐想。 带着这些挥之不去的困惑,蒋锐钻研了大量专业书籍,对比了国内外交易软件的使用情况。他发现,交易系统是当今成熟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正常运作的基石。它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摆脱操作者情绪波动对交易造成的有害影响,同时也具备独特的市场视角和超常的快速反应能力,能为操作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领先机。而且,它具有完整性,即总括进场和出场两个规则,买卖信号成对出现,是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心理控制和市场统计分析的有机结合体。 于是,蒋锐决定新开发一套更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系统。 这对理工科毕业、搞过设计的蒋锐来说,虽然复杂但并不神秘。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思路和多年的实战经验,而且还遇到了不可多得的助手——合伙人张天宁。所以,蒋锐的证券投资系统开发得很快。他将自己开发的系统命名为MSMS证券投资系统。 “MSMS分别是钱、投机、管理、股票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蒋锐解释说。 1998年,蒋锐进入北京大学担任讲师。也正是这一机缘,受益于北大金融数学系教师们的无私帮助,他的证券投资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版本不断推新。这期间,他在北大给学生讲授《证券预测学》。3年后,北大金融数学系授予他正式的聘书,教授《证券市场超前思维》等课程。 - “亮剑”MSMS “这个投资系统实战情况如何?”当记者将这一问题抛向蒋锐时,他脸上立刻浮起笑意。 蒋锐说,1997年10月,在北京梅地亚举办的“首届中国证券与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应用与创新研讨会”期间,香港恒生指数由于前期各种因素影响,几经涨落震荡之后,在12400点盘整,不少与会专家根据波浪理论推断认为是“底”,可以继续买入,而MSMS证券投资系统表明市场状态长期涨势已结束,转势信号明显,下降波段开始了,并且从这个点位区间跌下去不会很快结束,下一个目标值是8000点。当时,他在大会上宣布了这一预测结论,以提示同仁重视。后来的实际情况正是:两周后香港恒指恰好跌破10000点,在8000点止跌回头,与MSMS证券投资系统的前期预测完全相符。 又如1996年末,管理层对证券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后,12月14日、15日、16日沪深股市连跌三个停板,然后一路盘升。沪市自850点涨至1510点;深市由2792点涨到6103点。此时,投资者在香港回归概念的盲目预期中狂热炒作。而MSMS证券投资系统在5月7日股市收盘后统计测算,市场系统风险为70%,非系统风险为30%,表明当时市场行情走势近“顶”。后来的市场走势与MSMS证券投资系统所预测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蒋锐还向记者讲述了MSMS证券投资系统成功预测1999年“5·19”行情始末、2001年上半年那波行情等多个经典案例。 谈起这些,蒋锐显得很兴奋。他说,实践证明当初他决定开发证券投资系统的想法是正确的。 “我非常感谢我的合伙人和北京大学的老师们,同样感谢使用软件和提供交易数据的2000多位学员。因为有他们的合作,MSMS证券投资系统才得以不断完善。如今,这个系统已是7.0版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剽窃’了大家的劳动成果。”采访结束时,蒋锐向记者戏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