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滚动新闻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国储局与国际炒家博弈凸显中国干预制度不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9:04 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陆志明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深受市场各方关注的国储局做空期铜事件再续下篇。11月30日,国储局第三次拍卖2万吨库存铜,但仍未能阻止上海、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的上涨,上述两大市场的三个月期铜亚洲电子盘均大幅上扬,创出历史新高;国储局拍卖的现铜也受到追捧,成交价均在38200元吨以上。显然,国储局在与国际炒家的第三回合较量中没有达到预期
效果。

  国储局的职能本应是储备国家战略物资,监控市场价格,何以会深陷与国际炒家多空交战的困境。其直接原因还在于今年9月下旬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开出的8000千手巨量空单,成为国际对冲基金炒作的重要对象。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制度,具有极强的放大功能,收益也大,风险也大,因而国际炒家在期货交易上历来都是慎之又慎,但是一旦抓住机会,也必须力挺到底,因为一旦回头就极可能遭遇对手反扑,遭受的损失可能更大。

  国储局虽然可以通过20万吨铜现货的交割来挽回8000手空单的损失,但却会使中国本来60%依靠进口铜的需求缺口加大,未来可能还将大量买入补库,因此日后仍面临国际炒家继续拉升铜价进行逼空的威胁。此外,国储局平抑铜价,稳定国内市场的供求,提高铜冶炼行业集中度的政策目标将随着国际铜价近期的飙升而遭受挫折;对于国际炒家而言,期待的真金白银变成了20万吨现货铜,而且手握现货铜,也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

  出现如此困局的原因除了国际炒家的兴风作浪以外,我国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不完善也难辞其咎,这也是导致此次市场风险的深层原因。从目前来看,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内部风险控制缺位与外部干预技术性不足。

  首先是内部风险控制缺位。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日均成交5万手的惯例来看,场内经纪人开出一张几百手的小单,基本不会引起太大关注,但如果是1000手、2000手的大单,立即就会受到市场的关注,并引起交易对手的揣测,因而一般机构对此无不谨慎从事。此次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却连续下单8000手,而未有丝毫的犹豫,可见物资储备管理中并无日常风险控制的环节。稍有期货交易经验的人士就知道这样的敞口交易风险是巨大的,而且一旦市场形成不利预期,形势将急剧逆转,个别交易者是无力回天的,巴林银行倒闭就是前车之鉴。

  相应的完善措施主要是前台与后台分工,交易与资金管理分离,彼此相互监督,切忌里外一人统辖。据媒体报道:此次形成巨量空单的交易员就是一人管理整个国储物资的期货交易,这样的状况完全不符合金融衍生工具的管理原则,其实早就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了。

  其次是外部干预技术技术性不足。从目前的期铜、现铜市场的状况来看,还很难说国储局已落入下风。但是从国储局干预过程中的战略选择来看,其干预技术尚有待提升。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也”,干预的主要手段是引导市场预期,而非仅仅是入场交易。国储局最好的选择应是以强硬态度给出信息:最终结果就是给你20万吨铜现货。面对这样的信息,国际炒家就会产生顾虑,毕竟他们谋的是钱,而不是货。如果入市干预的话,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干预方的信息如果不为市场所知,则可大胆实施高调干预。而国储局在国际炒家了解中国状况的情况下,一味高调出击,在现货市场上抛售库存铜,在期货市场上继续放出空单,力图打压国际铜价,结果却遭遇炒家的顽强狙击,效果显然并不理想。

  在目前我国市场干预立法、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出现个别内部风险控制不力,市场干预不当的状况也是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机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中国资源(

能源)的安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