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局连续抛铜三大内幕:第一访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10:35 中国消费网 | |||||||||
被采访人: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清 记者:国储局抛铜的背景是什么? 常清(以下简称常):11月初,国家发改委和国储局的官员召集实业界、有色金属分析研究人员、铜工业协会和期货业专家开了一次座谈会。主要讨论两个议题:一是目前铜
针对今年的期铜市场,一部分人的观点是铜已经具有金融产品的性质,价格的涨跌实际上是回避通货膨胀的风险。我的看法是,目前的铜市受市场构造和心理预期影响很大。 目前市场上有中国的保值盘和套利盘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做了大量空盘的传言,中国是铜进口大国,不大可能在LME进行交割,很容易就被国际基金逼仓,在这种格局下造成国际铜价不断上涨。 记:国储局抛铜的原因是什么? 常: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国储局是隶属于国家发改委的国家机关,考虑到国家利益,使国民经济在运行中不受到重大冲击,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为了不影响铜加工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平衡举措。 第二,国储局的目的是对经济有调节职能,即能进行反周期调节。这是给市场投资者一个正常的信号,铜工业的投资过热,此时出手使铜工业价格回归正常。另一方面对短缺的原材料进行调节,让企业正常生产,不会出现短缺现象。在周期顶端同时考虑生产过剩时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这也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储局的仓库里还有上个世纪90年代的铜,他们完全可以释放库存,等价格跌下去了再买进来。 记:国储局抛铜要达到什么目标? 常:很难讲一个具体的数字。但座谈会上基本有一个理性目标:一是我们的供给充裕,企业购买没有困难,可以满足工业加工需求;二是进行反周期调节,给予铜工业企业投资者一个合理的信号,使价格回归理性。如果这两个目标达到,那么国储局抛铜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记:你认为国有大企业有没有必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常:我个人是反对国有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保值行为的。近两年,国有大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屡次出现问题,被国际基金逼仓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我个人认为,国内期货市场上有的品种,国有大企业就没有必要在国际市场上去做了。 为何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做的保值单很容易成为国际基金的狩猎对象。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谨慎对待。2004年-2005年,中国企业在LME上的头寸是反向的,这上面的损失很多。业内估算,仅反套利单上,中国亏损了100万元左右。 记:上海市场和伦敦市场有何不同? 常:相比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我认为上海市场有自己的优势。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很规范。如果一个市场老是出现逼仓现象是不规范的,而LME一直存在这种现象。 第二,上海市场规则很透明。很多中国人在LME交易,但我敢肯定他们并不了解LME的规则,确切地说LME是个行内人市场,比较晦涩难懂。而上海市场则更易理解。人们很容易就了解市场规则。 第三,上海市场信息透明。在LME大量是场外交易,这就有很多不透明的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内幕交易。而上海市场会员比较广泛,谁与谁是对手基本不知道。LME总共只有90家会员,你的交易对象就是你的授信对家,这样一旦你的授信对家一沟通,了解了你的交易信息后,很容易出现联手对付你的状况。 记:您认为在国际期货市场上,中国何时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常:从长远看,中国会也应该拥有价格话语权。历来生产制造中心与贸易中心相随,而贸易集散地也应与定价中心出自同源,因此LME曾经扮演的世界定价中心的地位将随着中国制造中心地位的迁移出现变化。 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水平发展自己的定价中心。我认为有关部门应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期货业发展,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把消费市场发展成大量生产、大量定价的市场。(编辑:王彦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