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过后,玉米价格结束4月以来的盘整格局,破位下跌。本周以来,玉米出现小幅反弹。笔者分析认为,尽管本周玉米小幅反弹,但短期内弱势调整格局难以改变,前期的利多因素已基本消化,后期仍有可能震荡下调。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首先,玉米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存在。据中国农业部4月玉米监测信息显示,预计2004/2005年度我国玉米总供给量比上年度有所增长,国内总消费增长幅度低于生产增长。在库
存方面,本年度玉米新增供给略大于消费需求,社会库存将增加。2004/200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比上年度增长13.3%,玉米总消费(不包括出口)增长4.9%。由于产量大于消费,本年度玉米期末库存比上年度增长27.3%,扭转了库存连续4年下降的局面。库存消费比18.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另外,据农业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生产方面:据农业部种植意向调查,2005年全国玉米意向播种面积比上年有所扩大,主产区增势明显。预计吉林省今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89.3万公顷,高于2004年的287万公顷;黑龙江今年玉米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5.4%,达2983.8万亩;辽宁省今年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163万公顷,较去年增加4.6万公顷。
其次,受多种因素影响,玉米出口仍不宜过分乐观。一是人民币如果升值将不利玉米出口。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玉米出口占产量的比例较大,今年一季度累计出口170.9万吨,同比增长65.2%,其中3月份玉米出口110.4万吨,今年出口量预计将达到800万吨。前期正是因为在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的刺激下,玉米出口才大幅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前期玉米价格的上涨。一旦人民币升值,必然削弱玉米出口的竞争力。此外,近期CBOT玉米的连续下跌、美元反弹、海运费率的回落也将减弱我国出口玉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目前较高的玉米现货价格、产区成本居高不下也会限制出口部门的积极性。
第三,国内玉米消费依旧低迷。往年从5月份开始玉米一般将进入消费旺季,但是这种情况今年并未出现,销区玉米采购并不积极。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的资料显示,今年4月的畜产品价格与3月相比,所有产品价格都有所下降。其中活猪下降了3.63%、猪肉下降了2.64%,而饲料价格除豆粕略有下跌外,其他品种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养殖行业利润下降,导致部分散养殖户放弃养殖,而大型养殖企业由于养殖效益不理想,在五一节前就大量抛售,导致饲料企业对玉米需求大大低于正常水平。另外,近期玉米拍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现货价格,拍卖数量也比较大。
第四,口蹄疫的发生对玉米价格构成较大压力。目前,市场普遍关心口蹄疫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玉米70%以上的消费是用作饲料,因此,如果口蹄疫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对玉米等饲料价格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玉米价格压力重重,尽管后期还将面临天气等其他变数的影响,玉米弱势调整的局面难以改变。技术分析显示,尽管18日突破5日均线阻力反弹,但是目前玉米日均线仍呈现明显的空头排列,主力合约c0509在1267附近有一定的支撑,反弹阻力位在1290附近,本周虽然有所反弹,但同时也将为投资者提供逢高抛空的机会。
作者:东华期货 陶金峰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