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2004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632万吨,刷新了保持了20年的历史最高记录。据中国棉花协会掌握的统计资料,这不仅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棉花产量的最高水平,也是自1919年以来中国棉花产量的最高记录。
1984年-2004年全国棉花产量走势图
如果说计划经济时期的1984年,我国棉花产量创历史记录,主要得益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以及国家连年加大对棉花生产的扶持力度,那么,进入市场化改革后的2004年,棉花产量又创新高,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初步建立,较高的棉花价格调动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自1999年度棉花收购价格放开以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棉纺织品出口增加,对棉花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至2003年度,我国棉花产需缺口加大,棉花价格大幅上涨,收购价格为建国以来最高水平。尽管后期市场价格出现大跌,但棉花产量的大部分是在高价位上收购起来的,农民种棉效益可观。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3年农民种植棉花每亩净收益达到1041元,比2002年增长71%,扣除人工费用,平均每亩纯收益766元,比2002年增长1.5倍,这是棉农积极性高涨的直接原因。2004年全国植棉面积达8475万亩,较2003年增长10.5%,成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
二是科学投入增加,棉花单产提高。80年代,我国棉花平均单产53公斤/亩,90年代达到57公斤/亩,比80年代提高7.5%;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五年间,我国棉花平均单产达到72公斤/亩,比90年代增长26.3%。近年来单产快速提高,主要得益于科技投入的加大,特别是良种棉和植棉新技术的推广成效显著。据农业部调查,2004年,全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预计超过5000万亩,占全国棉花面积的60%以上,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黄河流域棉区95%以上都是抗虫棉,长江流域棉区也接近70%。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是近年来全国抗虫棉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目前国产抗虫棉品种逐渐唱“主角”,已占到全国抗虫棉面积的60%以上。植棉技术也取得新突破。各主产棉区在继续加大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等常规技术普及的同时,积极示范推广新的植棉技术,如棉花无土育苗和无载体移栽,实行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及高密度栽培技术等。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有效地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三是气候条件有利棉花生产。虽然人努力,但是天帮忙的因素也不容忽略。2004年,全国大部分棉区基本上风调雨顺,对棉花生长有利。虽然进入8月份以后,局部地区连续低温阴雨,但总体上对棉花影响不大。
四是各级政府扶农力度加大。2004年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重点,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棉花生产在良好的农业环境下得到健康发展。(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