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04年我国大豆产量1800万吨
农业部有关部门预计,2004年大豆产量在1800万吨左右,创历史最好水平,但亩均纯收益有所下降。
农业部专家介绍,受市场引导和国家政策影响,2004年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估计播种
面积为1.45亿亩,比2003年增长3.8%,主产区黑龙江、内蒙古增幅较大。由于产区气候适宜,大豆单产提高,估计大豆产量在18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16.8%,创历史最高水平。不过,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出售价格又低于2003年,预计主产区亩均纯收益在120-130元,低于2003年的水平。
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00万吨
据海关统计,2004年1-11月我国进口大豆1803.0万吨,同比下降5.99%。不过,农业部专家预计,2004年大豆进口数量将达2000万吨左右,与2003年基本持平。
从进口金额看,2004年1-11月份同比增长29.75%,表明大豆进口成本明显高于2003年。分国别看,1-11月份从美国进口大豆818.1万吨,占45.4%;从巴西进口549.5万吨,占30.5%;从阿根廷进口434.3万吨,占24.1%。
2004年1-11月我国进口豆油239.4万吨,同比增长55.9%。1-11月份从阿根廷进口159.6万吨,占66.5%;从巴西进口80.3万吨,占33.5%。专家分析豆油进口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前期国内外豆油存在较大的价差;二是在食用油新标准的实施,客观上也使部分企业产生了投机进口需求。后期随着国内外价差的缩小和政策的稳定,预计豆油进口量将有所回落,预计2004年豆油进口数量为250万吨,比上年增加30%以上。
2004年1-11月我国出口豆粕57.2万吨,同比下降20.3%。其中,出口到日本50.8万吨,韩国2.2万吨。
2004/05年度我国大豆供求基本平衡
据农业部专家分析,2004/05年度国内大豆供求基本平衡,豆油和豆粕供给充裕。
大豆:由于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急剧扩张,加上政策变动比较频繁,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起伏较大。但随着国家贸易政策的稳定,企业经营行为将更加理性,大豆进口将趋于稳定,2004/05年度大豆供求也将基本保持平衡。
供给方面:预计2004/05年度大豆总供给量402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6.0%。其中,国内生产1800万吨左右,增加16.2%;全年度进口1900万吨,增加10%。
消费方面:预计2004/05年度大豆总消费量3722万吨,增加7.6%。其中,大豆压榨消费2836万吨,增加7.2%;大豆食用消费750万吨左右,增长6.0%。
豆油:预计2004/05年度豆油进口量2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73万吨;预计国内压榨生产49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7.9%,年度豆油供给总量850万吨,减少4.0%;预计2004/05年度豆油消费总量66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4.6%;预计期末库存、库存消费比均将下降,供给过剩状况有所改善。
豆粕:预计2004/05年度豆粕供给总量约2600万吨,增长11.6%。其中,当年生产220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约14%;预计2004/05年度豆粕消费总量约2200万吨,增长14%;期末库存略有增加;库存消费比有所下降,供过于求状况有所改善。
预计2004/05年度全球大豆增产两成以上
据农业部有关方面预计,2004/05年度全球大豆将增产21.7%,供给量较为充足.
据美国农业部2004年12月份预测,2004/05市场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2.31亿吨,比上个年度增产21.7%,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美国8574万吨,增产28.4%;巴西6450万吨,增22.6%;阿根廷3900万吨,增14.7%。
预计2004/05年度全球大豆消费量将达2.08亿吨,增加9.2%。其中,美国消费量为4895万吨,占23.7%;中国消费量为3815万吨,占18.3%。预计全球贸易量将达6271万吨,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出口量分别占全球出口总量的44.9%、35.5%、12.2%。中国进口量为2200万吨,占全球贸易量的35.1%,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
预计2004/05年度期末库存达6057万吨,是近5年来的最高库存水平,比上个年度增长58.2%,全球大豆供给充足。
豆油方面:预计2004/05年度全球豆油产量3272万吨,增长8.5%;消费量3201万吨,增长6.3%;贸易量933万吨,其中,中国进口量为242万吨 ,占25.9%,成为第一进口国。
豆粕方面:预计2004/05全球年度豆粕产量1.41亿吨,增长9.1%;消费量1.41亿吨,增长14.1%;期末库存478万吨,增加9.9%。
盘点2004年国际大豆及制品行情
农业部专家介绍,2004年国际大豆及其制品及制品价格先涨后跌,起伏较大。
2004年1-3月,受巴西、阿根廷大豆减产和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增加两个方面的影响,国际市场大豆及制品价格在2003年高价位的基础继续上行。美国芝加哥交易所最近期大豆合约价逐步由年初的290美元/吨上涨到3月下旬的388美元/吨,涨幅高达33%;最近期豆油合约价由620美元/吨提高到768美元/吨,上涨了23.9%;近期豆粕合约价由240美元/短吨提高到325美元/短吨,上涨了35.4%。
4-5月初,国际市场大豆及制品价格在高位调整,但振荡幅度较大。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5月份合约收市价由4月初的386美元/吨跌至中旬末的349美元/吨,跌幅达9.5%,5月份豆油合约收市价由月初的733美元/吨回落到中旬初的689美元/吨,下跌了44美元/吨。但由于对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进一步下调,加上南美大豆运输受到制约,国际市场大豆及制品价格在中旬后有出现反弹。5月初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5月份合约收市价月末回升至385美元/吨,5月份豆油合约收市价回升到748美元/吨。
5-10月,由于预期美国和中国大豆产量大幅提高,国际大豆及制品价格在振荡中大幅下跌。10月中旬,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大豆近期合约收市价为190美元/吨,比5月份的高点下跌了50.9%;豆油近期合约收市价为440美元/吨,比5月份高点下跌了42.3%;豆粕近期合约收市价为151,美元/短吨,比5月份高点下跌了54%。
11-12月,受美国多处发现大豆的锈菌病、出口需求变化以及南美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大豆及制品价格在低价位小幅振荡。12月23日,美国芝加哥交易所1月份大豆合约收市价为203.6美元/吨,比2003年同期下跌了27%;1月份豆油合约收市价为468美元/吨,比2003年同期下跌了23%。
2004年国内大豆市场走出五阶段行情
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影响,2004年国内大豆及制品价格也是先涨后跌,农业部专家将其大体分为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4月初,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进口大豆成本提高,国内大豆价格逐步上扬。东北主产区国产大豆工厂采购价由年初的2850元/吨提高到4月上旬的3500元/吨,上涨22.8%;中等豆粕出厂价由年初的2600元/吨猛涨到3月底的3500元/吨,涨幅达34.6%。
第二阶段:4-6月份,国内大豆及豆粕价格逐步下跌。3月份以后,我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禽流感疫情,养殖业对豆粕需求不旺,国内市场大豆及豆粕供大于求矛盾明显,加上5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大豆及制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国内大豆及豆粕持续下跌。6月中旬,东北主产区国产大豆工厂采购价格为3050元/吨,比4月份的高点下跌了13.9%;中等豆粕的出厂价为2830元/吨,比4月份的高点下跌了14.2%。
第三阶段:6月下旬—8月中旬,受大豆进口遇阻,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矛盾缓和因素的影响,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相对平稳。东北主产区国产大豆工厂采购吨价在3250-3300元区间波动,中等豆粕出厂价格在2700-2900元区间振荡。
第四阶段:8月下旬-10月下旬,国产大豆和豆粕再度下跌。受我国大豆增产和美国大豆增产双重压力的影响,国产大豆工厂采购价再度下跌。到10月下旬,主产区国产大豆工厂采购价降到2500元/吨,比7月中旬下跌了700元。受8-9月份养殖业复苏的影响,国产豆粕价格在9月上旬出现了反弹,但在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和国内供求压力的影响下,9月下旬和10月份持续下跌。11月上旬,山东地区中等豆粕出厂价下降到2400元/吨,比9月中旬下跌了500元。
第五阶段:11月-12月,由于农民惜售和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也保持相对平稳。12月末,主产区国产大豆工厂采购价为2520元/吨,同比下跌了11.4%;山东地区中等豆粕出厂价为每吨2400元,比2003年同期下跌了9.9%。
2005年大豆市场将相对平稳
专家预计,2005年我国大豆需求将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因此年内市场价格也将相对平稳。
农业部的专家分析,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后,国内市场对于大豆及制品的需求增长将可能放缓。1999年以来,国内大豆供求数量增长了40%,年均增幅达10%。而同期国内畜牧业发展速度仅为5%左右,豆粕需求的增加必然受到畜牧业发展的制约。2003年以来豆粕需求不旺,供过于求矛盾突出也反映了这一点。因此2005年国内市场大豆需求将保持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过一轮高速扩张后,国内大豆压榨产业扩张步伐减缓,企业库存需求趋于稳定。而且2004年以来大豆价格波动给部分盲目进口大豆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压榨企业在大豆贸易中将更加理性和成熟。此外,随着国家贸易政策的稳定,企业投机心理减弱,投机进口需求将减少。因此预计2005年大豆进口量将保持在2000万吨,豆油进口将略有回落,估计在240万吨左右。
此外,从长期看,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周期为5-6年,而且每一次大幅度波动后会在较低的价位徘徊2-3年。专家预计,未来2-3年内国际大豆价格将可能在目前甚至更低的价位上波动。我国是世界上大豆头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因此,国内大豆行情也将呈现类似的走低态势。(来源:农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