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北地区入市收购主体仍以私营收购单位,尤其是几大玉米深加工企业,虽然一些有条件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和小私营业主也在参与收购,但大多“以塔定量”,限量收购,绝大多数国有粮企仍然忙于人员分流和企业重组,不能入市。预计这种状况将要继续存在一段时间,那么预计的东北新玉米批量上市期将继续延后,那么关内玉米价格将要如何走呢?还有东北新玉米收购步伐为何如此缓慢呢?具体分析如下:
1、国有粮企改制滞后东北玉米收购步伐。目前,在东北地区参与新玉米收购的主要是几个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如吉林大成、黄龙、乙醇酒精及赛力事达公司等,还有黑龙江肇东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呼兰正大集团等,还有一些私营业主和近日才兴起的为数不多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目前,各市、县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迫于改革压力,正忙于处理“老人、老粮、老账”,以解决人员分流和企业重组等诸多问题,根本无暇顾及收购市场。据了解,此项改革可能要到明年3月份才能结束。那么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玉米收购主力军作用短期内将很难发挥,所以玉米收购总量短期内也难以放大。而随着节日临近,农民销售意愿将进一步增强,而入市收购主体不足,势必会导致玉米产区价格走低。
2、临近春节,收购资金严重不足,将打压收购价格,从而也影响收购进度。本年度,我国玉米产量大增,但农发行作为负责给收购主体提供贷款的主渠道并没有因产量增加而相应增加资金支持力度。相对,却针对目前粮改现状,对一些资金能力薄弱的小企业、小粮库制定种种限制措施,却对一些管理好的企业降低风险难度。这种不平等态度严重影响了收购方的心理。另外,按照往年惯例,临近春节,农发行不愿再发放巨额贷款,就是一些小额度的贷款也考虑再三,能否发放。所以说,由于收购资金严重不足,这也毫无疑问地打压玉米收购市场。
3、运力紧张等老问题,仍影响着玉米收购进度。如今年油价上涨,加上国家大力查处超载的情况下,再加上临近春节,春运势必会占据着一定程度。那么,国内整体运输力度减小,不能充分满足商品物流的需要。虽然在11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以及铁道部针对东北冬季运力紧张状况专门开过多次协调会以确保粮食外运,但由于东北作为资源性输出区,所以,这种行情短期内不可能解决。运销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主销区的粮食供应。一方面,由于运输滞后,关内一些地区的粮食价格会一度出现上涨行情,而另一方面,产区的玉米由于运输不畅,经销商可能会因为担心增加储存成本、资金成本、以及管理成本,错过商机,以致影响玉米收购进度。
4、国际大洋运费回落,出口优势减小,而此时部分南方销区对东北产区玉米需求开始进入不旺通道。等等共同影响玉米收购进度。近日国际船运费继续回落,这也是连续第二周出现回落。正是缘于此,使得中美玉米价差明显缩小,目前已至3美元/吨。另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中国11月份玉米出口量在43.234吨,较去年同期下降94.9%;而今年前11月出口玉米为198万吨,较去年同期1310.9万吨,下降85%。从上述不难看出,中国玉米出口优势不再强大,而变相得增加了国内玉米供应量。另外,正是由于上面所提到的运输紧张问题,使得东北产区玉米一时难以运出,这样南方销区即使采购玉米也开始转向关内所产的玉米了;再加上一些劣质陈玉米仍存在一定的市场以及部分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尚不很高等等,共同影响东北新玉米收购进度。
正是由于东北新玉米收购进度进展缓慢,至此时尚未有大量上市迹象,再受运力不足,资金受限等因素影响,关内玉米市场可能出现小幅反弹走势,但幅度不会太大。具体情况如下:其实,关内玉米价格自新玉米不断上市以来,其价格一直萎靡不振,甚至曾跌至底部。但自进入12月中旬以来,南方一些饲料企业悄然加大采购关内玉米力度,从而给关内玉米市场注入活力,且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多数饲料养殖业也将进入节前采购的关键阶段,受此影响,近几天关内产区玉米价格即呈现坚挺向上的运行态势。
综合分析,前期关内玉米价格已跌至底部,后期在饲料需求明显增加的带动下,其价格极有走强的可能性。另外,尽管后期东北玉米上市量将会放大,但上市高峰期节前也难以形成,同时近日国家铁道部要求铁路运力优先解决煤炭运输,虽然铁路部门增加了往南方发运粮食的车次,但分配到玉米运输上的车皮极其有限,而且“两节”临近,东北玉米入关车皮紧张,请车费用增加,铁路运输瓶颈节前仍难以缓解,因此节前到达关内的玉米数量增幅较小,市场供应略显紧张,将有利于其价格保持强势。(来源:国粮网)
|